福牌阿胶作为皇家御用贡品,1915年参加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在中国展馆的展出让其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并引发媒体热议。福牌阿胶代表传统中药,从此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生产阿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阿胶因始产于此而得名,阿胶生产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战国时期成书的《禹贡》和西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均有记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圣药”。
东阿镇是国家阿胶原产地保护地域,北临黄河,东西南三面青山环绕,境内有狼溪河穿城而过,形成了阿胶生产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至明清,东阿镇阿胶达到“妇幼皆通煎胶”的鼎盛时期,阿胶生产工艺日趋精湛和纯熟,前世界书局编著的《中国药学大辞典》对阿胶的制备方法进行了详细地记载:“按古法:每年春季,选择纯黑无病健驴,饲狮耳山之草,饮狼溪河之水,至冬宰杀取皮,浸狼溪河内四五日,刮毛涤垢,再浸漂数日,取阿井水,用桑柴火熬炼三昼夜,去渣滤清,再用银锅金铲,加参、蓍、归、芎、橘、桂、甘草等药汁,再熬制成胶。其色光洁,味甘咸,气清香,此即真阿胶也。”由此可见,古代人制备阿胶对于制胶用水、设备器具、原料及火源等都非常考究。
据东阿镇制胶老药工讲述,古法制胶均取东阿镇当地的驴皮,浸狼溪河内,再取狼溪河水制胶,反复炼制九昼夜,按照祖训,谨以制法,精益求精,征求实效,务期疗效之见功,不敢昧心以渔利。
据说,清朝慈禧太后当年为妃时,患有血症,难怀龙子,御医久治无效。家居东阿的户部侍郎便上书推荐东阿城内“邓氏树德堂”所产阿胶,慈禧太后服用后,病愈并喜得龙子(即后来的同治帝)。咸丰皇帝大悦,赐给邓氏“树德堂”堂主邓发三件礼物:一是四品官服黄马褂,二是进宫手折,三是赐给“福”字,并封树德堂阿胶为福字“贡胶”。从此,御赐“福”字一直为东阿镇制胶所用,并成为正宗阿胶的标识。
东阿镇阿胶生产工艺程序颇繁,从选料、投料、加工、熬炼、到切胶、凉胶、擦胶、印字、包装等需经过近40多道工序,百余天的时间。又因阿胶的生产受季节的限制,使得东阿镇阿胶更弥显珍贵。
新中国建国之初,东阿镇有代表性的老作坊传人建设了全国第一家国营阿胶厂——山东平阴阿胶厂,福牌阿胶实现了两千多年阿胶文化、技艺、配方的大集成。
福牌阿胶作为国家首批“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位居山东省“中华老字号”首位;“福”牌为中国驰名商标,其阿胶制作工艺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