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95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三年的赵孟頫因病辞归故里,回到老家浙江湖州,认识了南宋文学家周密,他将思乡之情倾诉给赵孟頫,于是成就了千古名画《鹊华秋色图》。
周密字公瑾,祖籍济南历城,曾祖周泌迁至吴兴(今浙江境内)。宋亡后,周密隐居湖州,湖州沦陷后他不得已迁至杭州定居。周密擅长诗词书画,也是南宋的笔记大家,一生著述甚多,流传至今如《云烟过眼录》。《齐东野语》等十几种。周密有一个自己的朋友圈,他经常将湖州、嘉兴等地的诸多人物聚集起来谈书论画,一起吟诗作画,相互题跋,形成了一个颇有影响力的江南鉴藏圈。
生在湖州的济南人周密一生却从未到过济南,也从未见过济南的山山水水,对济南的风土人情知之甚少,这让已是暮年的他更加忘情于故乡。周密曾自署“历山周密公瑾”,自号“华不注人”,在他心目中,历城一直是第一故乡。
当得知赵孟頫已从济南去职回乡,周密十分高兴,在一次聚会中,赵孟頫说起在任时曾经游历的济南古迹名胜,向好友大赞济南山水之美,尤其提到位于黄河以南的鹊山和华不注山,更是溢于言表。周密听了不胜向往,一时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之后又多次来到赵孟頫家中,听他讲述家乡的所见所闻。赵孟頫感慨他对故乡有着如此深切的思念之情,当即提笔挥毫,凭着记忆描画起济南的山水来,他一边画,还一边给周密介绍济南的山水、民俗风情等。于是,一幅传世之作、又被后人誉为思乡之画的《鹊华秋色图》就这样诞生了。
画作完成后,赵孟頫又在画卷的上方题款道:“公谨父,齐人也。余通守齐州,罢官来归,为公谨说齐之山川,独华不注最知名,见于左氏,而其状又峻峭特立,有足奇者,乃为作此图,其东则鹊山也。命之曰鹊华秋色云。”可以想象,回不到旧时故园的周密,看到眼前的这幅画面,该会生出多少感动与向往。
周密与赵孟頫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友人关系。一个对家乡济南美景的渴求,一个对济南山水的喜爱,两人共同绘就了《鹊华秋色图》。在周密去世后,这幅画作一直流传在民间,到清代被收入皇宫,成为乾隆皇帝酷爱的珍宝,不仅亲自题写“鹊华秋色”四字,还加盖“神品”“乾隆御览之宝”“古稀天子”等多枚玺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