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从周(1918—2003年)是中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家、散文家,同济大学教授。1973年6月,阿尔巴尼亚教师到同济大学建筑系进修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陈从周为布置参观项目,提前来到济南,考察四门塔、九塔寺、灵岩寺等,并对这些古迹作出学术评价。
陈从周对四门塔和神通寺评价颇高,并在那里有新发现,他写道:“济南神通寺在郊外柳埠,四门塔为我国建筑史之重要证物,其建造年代过去认为东魏武定二年(544年),盖据佛像题记也。今适在修缮,见拆下顶部石板阴面刻有‘隋大业七年(611年)造’诸字,则确切建造年代也。”不久之后,陈从周将这一发现告诉了与自己同龄的另一位中国著名建筑史研究者卢绳,卢绳愕然,因为他一直以为四门塔的建造时间是早于武定年间的。陈从周大概十分喜欢当时的神通寺,另有文写道:“神通寺山麓,新移来四方石制小唐塔,极精,尤以四角雕龙石柱,玲珑可爱”。
九塔寺距离神通寺十余里地,陈从周骑自行车前往,当时正值中午,汗流如雨。他在九塔寺同样收获颇丰,“塔下有一唐石刻莲瓣,凤凰生动遒劲,为极难得之作品。已告市博物馆移神通寺文物室。鲁省古代石刻特多,此其一端耳。文物陈列室有一唐滴水,古代瓦器最少滴水,殊可珍也。”
陈从周对济南的石头也相当感兴趣。在他看来,济南泉水多,那些堆叠在泉边的假山就十分有新意。在从市区去往四门塔的路上,他就看到了诸多有姿有态的石头,它们“为山水冲洗而成者,丁丁之声不绝于耳,皆称上选。因经数年来之实践,渐知石文石理之道,成品已趋自然矣”。
陈从周还去了位于长清的灵岩寺,他对那里的宋塑罗汉鱼宋构辟支塔慕名已久。当他在千佛殿看到40尊宋塑罗汉无一受损时,惊喜交集,“予于国内古代塑像,此为印象最深而最难去怀者”。在陈从周眼里,这些罗汉的气韵神情、面容衣折就像宋代画里描摹的那样,他如是评价,“遒劲中不失秀雅,周密处不容藏针,洒脱处尤贵法度”。
陈从周对济南的这些古迹念念不忘,后来,他将济南古迹印象写在了《苏鲁纪游》一文中,并收录于《书带集》。(新时报记者江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