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44年(1616),王象春来到济南,寓居济南。仅用4个月的时间,“素豪于诗,雅好山水”的王象春,便创作完成了诗集《齐音》,写尽济南人情风物。所谓,“此邦信美,又吾土也,往来问绎有感辄书,大抵皆慷慨萧骚之致,而其声发则一归于廉直无肉好也,以齐咏齐,易舌不易性,易性不易舌,因名之曰《齐音》”。
写济南,自然要写济南的泉。在《齐音》里,关于泉水,既有清新淡远之诗,也有大气磅礴之歌。比如这首《趵突泉》:“嗟余六月移家远,总为斯泉一系情。味沁肝脾声沁耳,看山双眼也添明。”在王象春看来,离开故土来到济南,为了这一池泉水也值得,泉水清澈甘甜,叮咚悦耳。
王象春写《大明湖》:“万派千流竞一门,冈峦围合紫云屯。莲花水底危城出,略似镂金翡翠盆。”王象春眼里的大明湖莲花盛开成片,莲叶青翠,浮于这泉水汇聚的湖面之上。
那段时间,王象春购得李攀龙位于大明湖百花洲中央的故居白雪楼,“南山递翠,进渚飞香”。王象春居于其中,“卜一茅于湖央,买小艇舣篱下”。其中固然有对李攀龙的崇敬怀念之情,但也着实爱着济南的泉水,爱着大明湖,以及那里面的莲花,尤其到了夏天,“五月莲花半压塘,北风直送满城香”。就住在白雪楼里的王象春,更是生活在莲韵缭绕之中。
黑虎泉在王象春的诗里则多了一种磅礴气势。《黑虎泉》一诗中如是写道:“泰山之下妇人哭,泉吼犹能悕啸风。何故焚香祀猛虎,生祠几处在城中。”王象春认为,黑虎泉“泉势冲突”,嘶吼震天,犹如猛虎。
王象春称自己这次来济南,是“居济”,而非“客济”。他不是匆匆路过,而是慕名而来。早就在郦道元的文章中看到过,“济南名泉七十二,宇内所无”,此次济南之行,遍览泉水,“此入目可见者耳”,而泉水实际的“悬青澄碧”远胜于文字描述。
一年之后,王象春离开济南北上,留有诗句“窗竹自怜明月影,湖莲休似去年娇”。对济南泉水风景的留恋和不舍,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