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为什么叫它“济南”呢?很多人知道是因为它在济水之南。古济水发源于现河南省济源市,流域大致相当于现在的黄河山东段。后因黄河改道被其夺取河床,成为了黄河下游的干流河道。而济南、济源、济阳、济宁等地名还是保存了下来。
不过,“济南”这个名称,并不是一开始就定下来的,中间还有很多变化。春秋时代,济南地属齐国,被称为泺邑、鞍邑、鲍邑等。战国时,成为齐国的历下邑。据《左传》记载,鲁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鲁、卫、晋三国和齐国曾在这里进行了一次着名的战役:鞍之战,结果齐国大败,齐侯被晋兵追赶,曾经“三周华不注”(围着华山转了三圈)。
汉元年(前206年),项羽封田安为济北王,都博阳。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刘邦分济北郡南部置博阳郡,治博阳。又立长子刘肥为齐王,以临淄、博阳、济北、胶东等七郡属齐国。后博阳郡徙治于东平陵县(故城在今山东省章丘市龙山北),以其地在济水之南,遂改名为济南郡,此为“济南”一名出现之始。西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以济南郡置济南国,立刘辟光(刘肥之子)为济南王,辖境约当今的历下区、市中区、天桥区、槐荫区、历城区、长清区、章丘区、济阳区以及滨州市邹平县等市县。景帝三年(公元前155年)济南王刘辟光参与“七国之乱”被诛,国除为郡。东汉,为济南国。灵帝时,曹操任济南相,政绩颇著。西晋永嘉中,移治历城县(今济南市区)。北朝及隋、唐、宋各代,济南的名称又经过多次改变,称齐州、齐郡、临淄郡或济南郡。
北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齐州升为济南府,辖历城、禹城、章丘、长清、临邑5县,治所设历城,为府治之始。被称为“文学之国”(济南二安)、“富饶之地”,为中国赋税最多的地区之一。 元初改为济南路,属元王朝的“腹里”地区,直隶于中书省。明初改回济南府。
中华民国成立后,改府为道,济南初属岱北道,1914年改称济南道。
1948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济南,设立济南特别市。1949年5月改为济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