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卫生 文明新风】从“混着扔”到“拣着放” 小山村搞起了垃圾分类

2020-05-08 08:50:10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李小梦

责任编辑:卢卫美

什么垃圾是有害垃圾?哪些是可回收垃圾?这些垃圾对应哪个垃圾桶?……近几个月来,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南部山区艾家村村民艾传民脑中。

一年前,“垃圾分类”还只是在电视里的新闻,如今真正做起来,“你别说,还真不是件容易事儿!“艾传民说,“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好分,主要是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得仔细琢磨琢磨。”

其实,2019年7月,南部山区便通过村里的宣传栏、大喇叭、显示屏等渠道对垃圾分类知识进行普及。可宣传终究是“纸上谈兵”,看不到、摸不着,“图个啥呢?能真正干起来吗?”这两个问号一直在艾传民心里,直到今年正月十五后,艾家村垃圾分类工作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情况下,全面推开了。

南部山区各街道为各村、各户配置了分类垃圾桶,共分为四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垃圾分类的第一天,艾传民一股脑把不同垃圾全放进了“其他垃圾”的桶里。

但是,当天下午的一幕,让艾传民有点不好意思了:“村里的垃圾分拣员于建香66岁了,在我家门口弯着腰,足足挑了十几分钟的垃圾,那股认真劲儿,咱也不能给人家添麻烦啊!”于是从第二天起,他开始仔细甄别哪些垃圾可回收,哪些是厨余垃圾,哪些能放在“其他垃圾”里;当大喇叭里讲起垃圾分类知识,他就随听随用本子记下来;遇到分不清类的垃圾,他还会到村里的垃圾分类展示柜前寻找答案……

垃圾分类图个啥?能真正干起来吗?这两个问题,如今在艾传民心中算是有了明确的答案。

艾家村的垃圾分类要“走三步”:村民-村里分拣员-环卫所分拣员,每一次分拣都将垃圾分类再细化。

作为艾家村的垃圾分拣员,于建香的工作是“纠错”:“每天上门收两三次,早晨一次,下午一两次,全村137户,收一次一般要3个小时。开始村民不知道怎么扔,我上门收集,一方面将分错的垃圾挑出来,另一方面给他们讲垃圾分类知识。几个月来能感觉明显变化,下到刚会跑的小孩儿,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不仅都有垃圾分类意识,而且知道该放到哪一个垃圾桶里。”于建香说。

于建香将垃圾分类收集后,就到了下一个环节——环卫所二次分拣,这一环节主要对可回收垃圾进行“细分”。任学刚是锦绣川办事处环卫所的“二次分拣员”。“我的工作就是将可回收垃圾再细分为纸张、废铁、玻璃、塑料等小类,这些将运送到济阳区进行发电,或制作再生建筑材料。而厨余垃圾经设备挤压、粉碎、高温发酵48小时后,进入好氧堆肥房,利用光合作用分解为有机肥料,可用于土地施肥。”任学刚说。

艾家村是南部山区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个缩影。4月30日,南部山区开展一季度城乡管理综合整治,主要针对垃圾分类进行督导。“城乡管理和垃圾分类工作作为爱国卫生运动的一项重点工作,事关南山人民的福祉和南部山区生态环境的提升,必须查摆问题、补齐短板,夯实责任、狠抓落实,进一步提升城乡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改善城乡面貌,加快建设生态南山、诗画南山。”在整治现场,南部山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文东河对各村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作者:李小梦

责任编辑:卢卫美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