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济南的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首次实现了重污染天气个位数的目标,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92,连续两年进入“5”时代。PM2.5浓度为53微克/立方米,提前1年达到省政府下达的2020年蓝天保卫战目标,与2017年蓝天保卫战基准年相比改善11.7%,与“大气十条”元年2013年相比改善幅度超过50%。
其中,春夏季(4月-9月)PM2.5平均浓度基本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创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2019-2020年秋冬季(10月-3月)PM2.5同比下降9.5%,重污染天数为9天,同比减少5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PM2.5浓度值为2017年国家、省在传输通道城市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以来济南市最好水平,在全省7个传输通道城市中排第2名,重污染天数为9天,在全省7个传输通道城市中最少。
2020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收官年、决胜年。按照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立成在全市“重点工作攻坚年”推进大会上的要求,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进一步突破精神上的惰性,以大无畏的自我革命精神,以坚韧决绝的态度、昂扬向上的状态、只争朝夕的劲头、苦干实干的作风,全力以赴投入生态环境保护攻坚行动,攻出高质量、高水平、高成效;将进一步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坚决实现既定目标。
“无论形势多么严峻,我们都会坚定不移地干下去,PM2.5一微克一微克地抠,做到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不折不扣完成。”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侯翠荣表示。
2019年济南生态环境治理成绩单
2019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行动指引,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生态环境厅的有力指导下,广大干部职工千方百计谋进取,锲而不舍抓落实,无私无畏做奉献,取得了累累硕果,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19 年,我市 PM10、PM2.5、二氧化硫浓度与2017年蓝天保卫战基准年相比,分别改善12.0%、11.7%、37.5%,二氧化氮浓度基本持平。
与国务院“大气十条”基准年2013年相比,PM2.5改善幅度超过50%。
2019年4月-9月PM2.5平均浓度基本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特别是8月PM2.5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数据以来的最好水平。
全年重污染天数比2018年减少了2天。
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消除劣五类水体任务。全市10个省控以上河流考核断面全部达到水质目标,其中7个国控断面全部实现水质类别提升;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
小清河水质年均值达到地表水四类水体标准,9-11月达到三类水体,实现了40多年来的历史性突破。“济南市小清河水质改善”被评为山东省2019年生态环保十大事件之一,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认可。
全市土壤环境质量良好,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二 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势推进
蓝天保卫战方面。全市完成了924台燃气锅炉低氮改造,15台生物质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完成270家企业无组织排放整治,完成原莱芜市区域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年度任务,对36家新排查出的“散乱污”企业实施分类处置,完成56家涉VOCs企业“一企一策”整治方案编制;累计报废老旧柴油车3.68万余辆,兑付补贴资金4.2亿元,监督抽测在用车39.1万辆;发出全省第一张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身份证”,全年核发环保号码12192个。
碧水保卫战方面:完成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202项环境问题整改,完成42处黄河滩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厂与河道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巩固我市城市建成区31条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启动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试点工作。
净土保卫战方面:建立129个土壤监测基础点位、背景点位和风险点位,实现县级全覆盖,开展190个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施6个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排查整治,完成5个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对全市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进行分类管理。
三 突出环境问题加快解决
中央生态环境督察反馈的48个问题已完成整改33个,1587个信访件已完成销号1558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期间的879个信访件已完成整改825个。
省级环保督察反馈的81个问题已完成整改37个,1728个信访件已完成整改1631个。
2019年,共收到12345市民服务热线交办件19049件,处理率、回复率、办结率均为100%,满意率98%以上。
共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915件,罚款5603.49万元,其中对1家环境违法企业实施了按日计罚,查封扣押10家,限产停产1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行政拘留案件13起。
四 环境监管能力进一步增强
完善智慧环保平台功能,加强生态环境大数据集成分析,拓展空气质量微站应用,推进环境监管智慧化、精细化。
在国内首创应用了用电量监控系统。
在全省率先实现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控系统业务化运行。
建立全国首个省会城市生态环境部卫星遥感应用基地。
强化排污许可监管,2019年共计核发排污许可证722张,推进排放口二维码信息化管理,完成全年总量减排任务。
稳步推进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和生态环境领域综合执法改革。
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在2019年山东省生态环境应急实兵演练暨生态环境监管技术比武竞赛中,我市获得全省团体综合第一名。
积极开展绿色创建等多样化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氛围日益浓厚。
五 服务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兑现“零跑腿”、“只跑一次”承诺,开展周末预约服务。
2019年新下放48类项审批权限,靠上服务,压缩时限,全力保障重点项目落地建设。
共争取并到位中央和省级环保资金约11亿元,为全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全力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扎实推进“四减四增”。在全省率先对企业开展驻点帮扶和“体检式”帮扶,既查问题,又帮整改。
实行重污染天气差异化应急减排措施,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治污,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
2020年济南生态环境工作这么干
今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新目标、新定位、新要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打好标志性战役为重点,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与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一 改善环境质量的主要任务
在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上,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终期目标,其中细颗粒物(PM2.5)控制在53微克/立方米以内,可吸入颗粒物(PM10)控制在96微克/立方米以内。
在水环境质量改善上,7个国控断面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持续做好黑臭水体整治,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到或优于三类水标准。
在土壤环境质量改善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
二 八项重点工作
一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强化工业污染治理,完成原莱芜区域35吨/小时燃煤锅炉淘汰年度任务,6月底前基本完成原莱芜区域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和生物质锅炉超低排放改造,10月底前完成全市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
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
加强对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帮扶指导,扎实开展涉VOCs重点企业“一企一策”专项整治,集中开展排查、监测,全力减少工业企业VOCs排放。
抓好机动车检验机构监督管理,不断完善机动车I/M制度;抓好柴油车污染管控,常态化开展柴油货车联合路检工作,全年人工常规检测柴油车不低于1.5万辆,力争实现重型柴油车OBD系统远程监管的全覆盖。
抓好非道路移动机械环境监管,研究制定登记管理制度,扩大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并提高标准,全市每年监督抽测工程机械不少于5000台。
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扬尘整治,开展物料堆场编号管理工作,建立管理台账,定期动态更新。
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按要求完成重污染应急减排清单修订工作。加强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和督查巡查,确保预警期间减排措施真正落实到位。
二
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
重点抓好小清河流域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小清河水质改善。
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启动地下城镇水源地和千吨万人水源地环境整治工作。
持续做好市控河流断面水质月考核和公开工作,落实河流断面挂号制度,督促对超标河流断面开展整治。
尽快启动排污口排查,逐一查清污染来源,厘清排污治污责任。
三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加强重点工业企业监管,严格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加快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
加强化工聚集区地下水污染防控,督促16个化工企业集聚区完善监测井建设并按时自测,开展监督性监测。
对现状农用地,用好详查成果,配合农业农村部门完成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和安全利用工作。
对建设用地,年内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对污染地块开展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和修复。
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划、立、治”工作,高质量完成生态环境行业扶贫任务。
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度,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农村黑臭水体调查。
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管理,会同有关部门抓好整改。
四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与监管
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管,完成突出问题整改销号,严厉查处自然保护区新增违法行为。
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全面启动生态保护红线的勘界定标工作,实现生态保护红线精准落地。
积极指导推进各有关区县的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持续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编制温室气体清单。
做好ODS问题企业整改抽查。
五
持续做好生态环境风险防范
修订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强化辐射审批和监管工作,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深化危废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小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工作。
督促危险废物处置项目加快建设。
强化重金属污染防治,摸清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底数并实行动态管理,严控新增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开展重金属污染源综合整治。
六
狠抓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
加大督察整改工作核查力度和频次,推动督察问题整改加快进度。
七
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全力服务企业发展。
确保排污许可证应发尽发,9月底前实现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全覆盖。
八
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推进环保、公安联动执法工作,抓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推进落实,加强环保信用体系建设。
继续开展泉城环保利剑行动,深化落实“双随机”制度,提升热线办理效率。
拓展信访渠道,加强环境信访形势分析研判,创新环境信访工作机制。
建立大气污染治理立体监测分析系统,依托济南超算中心争取引进生态环境部大数据平台,进一步推进电量、无人机等非现场执法技术研究与应用。
尽快完善原莱芜区域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结合智慧环保平台探索“互联网+监管”,对重点区域环境质量进行立体监测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