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凯,1996年出生,2019年大学毕业以后,就“不务正业”玩起了直播,现在他是某品牌的专职主播。
侯亮,1994年出生,曾经的主业是摄影摄像、视频制作,2018年初当起主播,现在是小有名气的“村播”红人。
这两位男主播,身上有相同的标签——“农产品”和“吃”。同样是带货,为啥他们看好农产品?让观众垂涎欲滴的“吃播”,在主播的世界里真有那么“爽”吗?
做“吃播”
没有看起来那么“爽”
在“一亩地瓜”品牌直播间里,王景凯面对三部手机、一盏环形灯,坐在摆满地瓜产品的桌子前。桌上最显眼的,就是那一筐不同品种的熟地瓜。
“吃个紫薯是吗,好的!”
王景凯紧盯着手机屏幕,同时照顾着3个不同店铺观众的需求。收到“试吃”要求,王景凯迅速回应,从一筐地瓜里迅速选出观众要求的品种,扒开皮儿塞进嘴里,不等地瓜完全咽下,他就要开始形容这个产品的口感:“这是我们的沙地紫薯,口感非常绵密,而且会感觉到嘴里有一股淡淡的花香。”
王景凯说,“吃播”看起来“爽”,实际上也有不为人知的痛苦。地瓜每天少说也要吃四五个,根本“不住嘴”。他几乎每天都要在这个特别工位上坐至少8个小时。桌子一角放着一个大大的吸管杯和一块巧克力。忙起来顾不上吃饭、喝水的时候,王景凯就靠它们“续命”。“方便”问题怎么解决?王景凯哈哈一笑,“该憋着就憋着呗!”
刚入行的那个夏天,侯亮参加“村播”比赛,到农产品产地直播,整整一个月就呆在“露天直播间”。樱桃、葡萄、玉米吃了个爽,人也“烤”成了两个颜色。现在,侯亮直播中推广的几乎都是家乡商河县的农产品,多数时候他做的也是“吃播”:“2斤重的珍珠红西瓜,我一口气吃了5个!”
每一个“王者”
都是从“青铜”开始的
入行前,侯亮听说要播得好,一天至少要保持四五个小时的直播时间。“当时我心里想,这有什么难的,不就是坐在镜头前说话吗?又不用风吹日晒、干体力活儿,一天让我播12个小时都没问题!”可真正当起主播以后,他发现两个小时都很难保持饱满的情绪。
第一次直播,侯亮看着一直是“零”的观看人数,并没有那么紧张。当数字突然跳成“1”,他反而慌了神,浑身冒汗、脑子一片空白,压根说不出话。
王景凯也清楚地记得,他第一次带的货是一款创意汽水,平时在朋友圈里就是“捧场王”的王景凯面对镜头,也难免各种慌乱。“没几个观众,品牌‘爸爸’也不满意。”回忆起当时的心情,那种挫败感依然能给他心头一击。
说的次数越来越多,“青铜”也慢慢变成“王者”。现在,两人都有了自己的固定粉丝。“我不上直播的时候,还有人追着当班的主播问我去哪儿了。”王景凯脸上的自豪藏都藏不住。
侯亮现在的头衔是淘宝“村播计划”大赛的全国第三名,他的第一个粉丝远在山西,“我在哪个平台播就追到哪个平台,现在他不买我都得送给他!”
5G时代
生鲜能从屏幕里“掏”出去
虽然平台不同、经历不同,王景凯、侯亮播的都是生鲜农产品,都是对着镜头用食物入口一瞬间的直观表情和反应,做最真实的广告。他俩都说,农产品用直播的形式卖,特别有优势。
“我播过那么多产品,农产品是最能跟消费者拉近距离的!”王景凯说,农产品直播的观众都是最接地气的,他们中有操持家务的主妇、为孩子精挑细选的宝妈、注重新鲜营养的中老年,还有漂泊在外就想吃一口家乡特产的游子。“有时候碰上老乡,跟他说句山东话,对方会觉得特别亲切。”王景凯说。
侯亮觉得,很多观众看直播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买产品,他们还想看看田间地头最真实的样子,看看村里的生活。农产品直播,恰好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而且把生长环境直接显示出来,让观众买得更踏实。
“有了3G网络,大家开始在网上浏览新闻和短文,公众号火了;有了4G网络,流量能支撑在线看电影,短视频火了。5G时代来了,更是任何人、随时随地想播就播。”侯亮说,直播能给农产品和观众带来的就是那种“我从地里摘下来,你直接从屏幕里掏出去”的“真实感”。
两位年轻的男主播,都无比看好直播的前景。王景凯说,自己3月初刚刚入职当专职主播,要一边学习一边“养粉”。而“老手”侯亮已经着手筹备自己的团队,争取实现从选货到售后“一条龙”。
“有了自己的团队,就能挑选真正好品质的产品。不论怎么卖,品质第一!”侯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