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在国民经济的整体架构中,国有企业向来是支柱般的存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国有企业做实做强做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保障。国企的这种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注定了国企改革的任重道远,意义非凡——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尤其在当前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显然不能通过盲目做大体量、无限制扩张来实现。只有通过科学的资本组合和先进的管理更新,激发内生活力,国有企业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强做大。
国企在改革中成长、在发展中壮大。济南的国企改革,同样一直在路上、一直不止步。同时,济南的国企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有着浓烈的不断创新的实践色彩。
国企改革,首先要释放企业自主性。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主动对接市场,这才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要义,更是市场经济的不二法门。
近年来,“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混合所有制”“5G时代”等代表了新改革、新趋势、新消费的话语,都被国企频繁讲述着。在创新驱动、智能制造等方面,济南国企启动全面转轨,有些甚至攻克了“卡脖子”技术,打破了技术封锁。中国重汽的无人驾驶重卡、济南二机床的全自动双臂快速冲压生产线、济南钢铁在新材料等领域多点开花……这一系列成果的取得,与企业主动抓住产业变革机遇,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不可分割,更与其不断从改革中挖掘红利,激发自身活力的总体思路密切相关。
国企实现由大到强,告别野蛮式生长,同样离不开深化改革和科学治理。
济南去年提出,国有企业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要推动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的转变,要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国企民企互利共赢。在此基础上,济南市属国企混改推进方案出炉,对于竞争类市属国企混改原则上不设准入门槛、不限持股比例、不限合作领域,宜控则控,宜参则参。而且,对于参与混改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绝不“一刀切”。事实证明,没有什么改革能比“放开”更能体现出改革的诚意和效果。去年,市属国企资产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利税突破百亿元,这些反映在数字上的成果,是对改革成色最有力的说明。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几乎波及了所有行业,从另一方面看,此次疫情也是对近年来国企改革成效的“摸底考”。济南国企不仅充当了主力军,也充当了生力军:战一线、保供应、抓先机、快改革……这一切无不体现了国企速度、国企担当。面对复工复产的迫切要求,济南国企发展电商经济,参与“云”直播、“云”展览等线上活动,为济南“四新经济”的打造增添了一抹亮色。
国企改革的成色,关乎国民经济的“脉象”;国企活力的激发,关乎“国企担当”的作为能力。要保持经济的健康平稳,社会的稳定均衡,必须保持国有企业迎难而上的改革精神,必须保持国企产业聚合、辐射带动的强大作用,这样才能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作出更大贡献,在动能转换中发挥出骨干中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