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华在大棚内采摘草莓。
在章丘区宁家埠街道贫困村大桑树村,有个家喻户晓的农村脱贫致富能人,她就是孟凡华。一提起她,乡亲们没有不竖大拇指的。孟凡华今年54岁,10多年来,面对失去劳动能力的丈夫,她独自扛起家庭重担,不但摆脱了贫困,供养着儿子上了大学,还靠着种植草莓、蔬菜持续增收致富。
政府帮扶让她成为家中顶梁柱
以前,孟凡华主要在家种地。丈夫张诗顺在周边工厂做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7年,刚刚完成旧宅的翻新重建,丈夫却发生了意外,右腿摔断了。可是命运的玩笑并没有终止,就在一家人满怀期望张诗顺渐渐康复的时候,2009年,张诗顺又意外摔断了左腿,两年后又摔断胳膊,彻底失去了劳动能力,手术后引发了癫痫、高血压、心脏病一系列病症,需长期服药维持,家庭的顶梁柱倒下了。全家人生活的担子都重重地压在孟凡华瘦弱的肩膀上。尤其是儿子考上大学后每年近3万元的学费、生活费,也没有着落。
在得知孟凡华一家的情况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并对其实施了教育扶贫。在2015年帮助他们争取贫困家庭助学金4000元,2016年争取残疾人助学金4000元,2017年争取残疾人助学金4000元。
集思广益“量身打造”扶贫产业
帮扶有限,如何让他们一家彻底摆脱贫困、持续稳定增收?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班子根据村内实际情况、区位优势,对蔬菜瓜果市场行情及种植特点进行了一番研究后,总结出草莓市场行情好、产量高,而且村内土地适宜草莓生长,孟凡华一家可以种植草莓脱贫致富。
第一书记与村干部多次来到孟凡华家里,与夫妻两个进行交流沟通,不断给他们讲解国家的扶贫帮扶政策,分析草莓种植特点、市场行情,鼓励他们要增加生活的信心。这让他们一家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2016年,第一书记帮助孟凡华流转了土地,又积极争取上级扶贫资金,帮助其贷款1.7万元,建了大棚,在家人的支持下,孟凡华踏上了自力更生、勤劳奋斗的脱贫之路。
起早贪黑她摸透草莓的“脾气”
由于丈夫没有劳动能力,孟凡华一个人顶两个人用,整天扎在大棚里,凌晨4:00,她就已经在大棚内打理草莓,利用清早的时间采摘满满几框草莓后,再运到市场去卖,卖完后再回到棚里除草、浇水,晚上9:00后才能回到家里做晚餐、歇一歇吃饭。冬天夜里下雪的时候,为了防止积雪压塌大棚,孟凡华只好头上戴着照明灯,在大棚外,冒着寒风艰难地清理着……
勤劳结出丰硕果。孟凡华种出的草莓深受顾客的喜爱,吸引了许多人前来采摘。每年光种植草莓所得的纯收入就能到6000元。草莓过季后,孟凡华就在棚内种植西红柿等时蔬,没有打农药的蔬菜每次都能很快销售一空。3年过去了,孟凡华熟练地掌握了草莓种植技术,遇到问题,一看就能找出原因。
今年,宁家埠街道规划了潘王路农业隆起带,要在村里建一批钢结构大棚用于出租。孟凡华打算把草莓搬到新大棚里。
“现在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这要感谢党的扶贫好政策,感谢政府的帮助,感谢帮扶的人,正因为有了他们,才让我们一家有了生活的希望。”孟凡华激动地告诉记者。(本报记者时晔然通讯员李继三孙德升李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