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咨询高考志愿填报相关事项。(本报记者赵晓明摄)
考生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本报记者赵晓明摄)
高校相关负责人耐心答疑。(本报记者赵晓明摄)
最近,很多网友被俞敏洪的一段直播刷屏。俞敏洪建议高中生在填报志愿时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尽量离开自己的家乡,越远越好;二是一定要去大城市。眼下,高考成绩已陆续公布,进入到填报志愿阶段。志愿填报时,考生最看重的是什么?读大学一定要如俞敏洪所说,去大城市吗?
读大学要去大城市 你赞同吗?
本科在三线城市读书的杨先生,硕士考取了北京一所211学校。到北京后,杨先生感觉到了不同。
“小城市生活圈比较窄,现在感觉世界很大,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杨先生说,自己的认知、发展定位也随之变化。过去,他整日徘徊在宿舍、教室两点一线,偶尔周末跟朋友出门逛街约饭。而在北京,他随时可以“打卡”故宫博物院、圆明园,透过厚重的宫墙体验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或者在帽儿胡同、烟袋斜街体验老北京的风土人情。此外,他现在的高校里学生活动也更多,有大量的交换、实习机会,有专家讲座、甚至明星演出。“我现场跟白岩松老师面对面交流过,还曾经花几十块钱看文艺演出,类似的活动多到你参加不完。只要你有时间有兴趣,什么世面都能见到。”
对于俞敏洪在直播中所说,到发达地方去读书很重要,杨先生是很有认同感的。杨先生学习新闻传播类专业,在读本科时,他感到实习机会很难找。“基本靠学校推荐,很少有单位公开招实习生。”而在北京,网上能查到很多媒体的招聘信息。面试时各大院校学生一字排开,能力优者胜出。“在大城市,不仅发展机会多,而且竞争比较规范、公平公正。”杨先生说,当他在为本科阶段的电视台实习获得领导好评沾沾自喜时,却发现硕士师哥师姐有的在本科时代就参与过一些大型国际活动的新闻报道工作。
著名学府和一线城市 选哪个?
“城市固然重要,在两所学校实力差不太大的情况下,我会优先选择大城市。可是如果两所学校实力悬殊,显然学校更重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位市民表示。在记者问卷调查时,问到“填报志愿时你最看重以下哪项”,调查对象选择学校的比例也要高于城市。
某互联网企业曾经在招聘中拒绝了一位上海交大的博士,原因仅仅是因为其本科是双非高校。虽然国家相关部门三令五申,要求不得设置招聘门槛,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少单位依然非常看重名校。
那么问题来了,是到欠发达地区上一个985或211学校,还是到北京、上海上一个普通学校?市民程佳说,关键要看个人发展和自我定位。“我觉得如果你想要尽可能地施展个人才能,有远大的抱负,就要毫不犹豫地选择著名大学读书;如果非常向往一线大城市的生活,想要追求安稳幸福的人生,那么选择大城市普通学校也无可厚非。”程佳认为,之所以选择名校,不仅因为这些学校师资雄厚、科研水平高,而且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学校的名气至少先解决了一个门槛问题。再者说,学校所在地区不等于未来就业地区,有名校经历,将来毕业后在一线城市找到好工作也是有优势的。此外,抛开那些功利因素,到欠发达地区去历练,也有助于一个人走得更远。
选爱好还是选热门 你怎么看?
近日,以总分676分位居湖南高考文科第四名的女孩钟芳蓉备受关注。这不仅因为钟芳蓉的高考成绩很亮眼,也因为她是从小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学习全靠自觉的留守女孩。更重要的是,她报考了在很多人看来颇为冷门的北大考古专业。
外界有人担心考古专业就业范围窄、赚钱少,而钟芳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觉得我自己不需要很多钱,我父母有工作也不需要我挣很多钱回来给他们,所以对金钱看得比较淡。”北京大学官方微博则发文:“欢迎钟同学报考@北京大学。授业于田野之间,树人于实践之中,愿你在北大考古,找到毕生所爱!”
在接受问卷调查时,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填报志愿时选专业是最重要的,因为专业可能会直接决定一个人未来的职业道路。那么选专业究竟该选爱好,还是选热门呢?多数的选择是爱好,也有人选择了热门,理由是十七八岁的年纪,很多人根本没有想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想干什么,选热门至少不会出大错。
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选择一个好的专业,以获得一个安稳的人生。但是很遗憾,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世界上越来越不存在持续蒸蒸日上的行业或者专业。2019年高考,往年最热门的财经类院校录取分数线出现下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银行业的衰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市民表示,要兴趣优先,兼顾热门。“尽量选择孩子感兴趣、擅长的方向,然后优先选择那些新兴的、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我认为是最合适的。”
街采
市民秦女士
我认为去大城市上大学很重要。因为读大学不只有学习,也是一个开眼界的过程。在填报志愿时我感觉选专业是最重要的,因为会关乎以后的就业。选专业最重要的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将来就业也会更顺手,不喜欢的话工作起来就很困难。
市民程先生
去大城市上学很重要,因为大城市机会更多,平台也更高。填报志愿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选专业,因为上大学就得为以后的就业考虑。工作以后我认为选择一个合适的平台更重要。因为个人能力是有限的,而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
市民范女士
我认为去大城市上学很重要。比如说要找实习机会的话大城市就会有很多机会,是你专业对口的,对以后找工作也会很有帮助。但在小城市你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多数是一些基础性、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岗位。填报志愿首先要确定自己喜欢的是什么、以后想要做什么,我们要为自己的每一次选择负责。
市民崔先生
不一定要选择大城市上大学,应当结合自己的高考分数、个人发展愿景来考虑。如果你想做学术,想继续进修,有时反而是小城市的干扰比较少。我认为人可以不上大学,但不可以不学习。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的阅历才是最重要的。
微观点
选学校更要选专业
公务员 尹先生
我认为选专业真的非常重要。我高考专业是调剂的,最初选择经济类,调剂为管理类。当时一毕业就面临就业难题。刚毕业的大学生如何从事管理呢?于是我走上了考公务员的道路。历经两年,最终上岸了一个基层“三不限”岗位,最后通过遴选又回到了市里。
可能很多人会说,周围有大量的人,并非原来学什么现在就在干什么。这个情况在父母辈确实比较普遍,但到我们这一代,随着各类招聘越来越公正公开,单位最初都会有一个专业限制,你不在范围之内,根本够不到心仪岗位的门槛。虽然我现在从事的也不是当初所学,但毕业后我真的付出了比专业相符同事太多的努力与艰辛。
倾听孩子的心声
家长 尹霞
父母要积极引导、参与志愿填报,但当父母和孩子的意愿发生严重冲突时,务必尊重孩子的意见。我认为,如果父母完全替孩子决定,那么未来一旦孩子学习和发展不顺,很容易怪罪甚至怨恨父母,不但影响孩子的就业和发展,还容易造成家庭矛盾。填报志愿时我们可以请教专业人士,但最后务必让孩子深度参与,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与需要,做出适合的选择。
不清楚喜欢什么就看看基础学科吧
高校辅导员 严先生
选择专业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要看兴趣,看自己喜欢什么;看性格,发现自己适合什么。但是很多十七八岁的学生还没有想清楚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再者,学生的兴趣是在不断变化的,填报专业时喜欢这个,4年之后又可能再喜欢其他的。
对于实在想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专业的学生,我个人认为可以优先考虑一些基础学科,给未来调整留下余地。比如本科是数学,以后读研可以转学很多其他专业,像计算机、物理学、逻辑学、统计学、金融学等。我不太建议选太冷门的小众专业,以后就业很可能会面临压力。
记者手记
尊重那些不同的选择
最近,留守女孩钟芳蓉以676分的成绩报考北大考古专业上了热搜。女孩称,选择考古专业的原因是因为受樊锦诗先生影响。但此事却被很多网友嘲讽,称“以后遭受社会的毒打就知道后悔了”“这不赚钱”“毕业后就知道自己有多蠢了”。
对大多数人来讲,我们总想用自己手中有限的底牌去换取价值的最大化。比如在找工作时,硕士学历一般不会选择本科岗位,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则不愿意选择基础性岗位。生存压力所迫,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但是当我们不甘清贫、放弃理想时,不是应该更加佩服那些还在坚持的人吗?他们做到了我们没有做到的事情。至于那些嘲讽的网友,你的毒打不等于她的毒打,你的砒霜亦不等于她的砒霜,你的嘲讽又是哪来的底气?
这世上多数人在求生存,可总要允许有一些人还在追梦。我曾经关注过一位清华本硕又出国读博的女孩。女孩博士毕业后,在一家律所工作。工作没多久,她就厌倦了这样枯燥的生活,爱上了表演。朋友以为她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她从律所辞职去了表演工坊,做表演一个月的全部收入还比不上律所的五险一金。周围质疑声不断,但女孩感受到了快乐。一段时间后,我看到女孩晒出一张录取通知书,是中央戏剧学院的硕士录取通知书。
我不想评判是钟芳蓉的选择更高明,还是俗世大多数人的选择更正确。我只是觉得,没必要拿社会地位高不高、能不能赚很多钱这一把尺子作为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身为成年人,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能承担选择的结果,不论好的还是不好的,并且甘之如饴,就是最好的选择。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不正是因为可以包容不同的声音和价值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