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济南新青年救援队队员在进行水中救援训练。新时报记者王汗冰 摄
7月21日,济南新青年救援队队员在安徽抗洪救灾。 受访者供图
一年前,“利奇马”肆虐,章丘区东皋西村村民被困积水之中。一时之间,村西的明刁公路成为救援中转站。一辆辆挖掘机、一艘艘冲锋舟将受困村民一一救出。济南本地民间救援队伍纷纷出人出力参与救援。济南新青年救援队是众多救援队伍中的一支。凌晨赶到现场、积水中险象环生、队员腿上一条条伤痕,“年轻”的“新青年”经历了成立后最艰苦的一次任务。一年来,他们在设备、训练、预案上不断“成长”,“多救人”是他们一旦再遇洪水时的救援目标。
队伍的初次积水救援
2019年8月11日夜间,接到求助电话,济南新青年救援队马上召集一行十多人携带装备驱车赶往东皋西村。往常1个小时的车程因为雨水和道路积水被拖到3个小时。队员们的心情变得愈发沉重,“路上都这么大水,村里积水多么严重可想而知。”
彼时,刚成立一年的济南新青年救援队水上救援经验仅有两次,部分队员才在两个月前刚接受水上救援培训。第一次面对洪水灾害,队长冯磊站在东皋西村的积水边不由得有些担心。
当时村里情况复杂,救援队只有一艘搭载3.5匹马力马达的小型冲锋舟,救援危险性不言而喻。“面对自然灾害,我们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救援。当时的情况刻不容缓,我们两个水性好、培训经验丰富的队员负责进入救援,一人掌舵,一人拿防撞杆协助调整方向。”冯磊回忆说。
两名队员进入积水村庄,其他人在村外协助救援工作,但是心里一直牵挂着队友的安全。“大家都看着时间,时间一长还没回来就心慌。”冲锋舟在积水中的确惊险万分。有一次返航时,冲锋舟上载着4个大人和2个孩子,马达的螺旋桨被异物缠住后熄火。队员一边稳定村民情绪,一边跳下湍急的水中把冲锋舟绑在树上,摘除螺旋桨异物后终于有惊无险重新发动返回。
在岸边时,队员徐田涛发现一艘冲锋舟被水下杂物划破,船翻后人员落水后果不堪设想。徐田涛冲上前一把抓住船上的绳子,船和人被救下,他的腿上却被划了一道道伤口。“奋战了10多个小时,救援终于结束,大家才踏实地在路边坐下休息。不少队员都受伤了,我们的冲锋舟底部也划坏了。”冯磊说,尽管有伤痛,队员们都为在“利奇马”中伸出过援手而感到骄傲。同时,队伍提升水上救援能力也提上了日程。打造“水上尖兵”
其实,济南新青年救援队成立仅有两三年时间。“刚开始,大家做得最多的是参与公益寻人和为缺电车辆充电等事情。对于水域救援领域并不擅长,掌握冲锋舟等设备操作技术的也没有几个人。有时候遇到溺水求助,我们因为没有设备也很内疚和尴尬,尤其经历过‘利奇马’台风后,我们更加意识到水域救援也很重要。”冯磊脑海中也浮现出一个计划,“打造水上尖兵”。
9日上午10点多,毒辣的太阳炙烤着地面,空气中没有一丝凉风,站在外面一小会儿,衣服都会被汗水浸透。
冯磊和十几名队员携带冲锋舟、马达、浮力救生衣等救援设备,自驾来到位于济南黄河北部的龙湖湿地,进行水上救援演练。“我们让大家掌握冲锋舟拼装、踏板充气、操作驾驶技术以及落水救援和翻船自救等科目。”冯磊说,队员学会水上救援需要先有比较好的水性,队员党志斌是一名游泳教练,平时负责在游泳馆培训大家掌握游泳技能。
“人员落水,迅速救援。”上午11点,一名队员扮演溺水人员在五六米深的湖水中“挣扎”,两名队员驾驶冲锋舟迅速靠近后,一人跳入水中,帮助溺水人员上船。从下水救援到溺水者上岸,仅有几十秒时间。“救人后,我们也会培训队员做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冯磊说。
在抗洪救援过程中还会遇到被急流冲翻船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往往需要队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急处置措施。“冲锋舟有一百五十多斤重,需要队员快速爬到船身,全身用力往下拽船上的一根绳子,将船体翻过来。”冯磊介绍,这项技能对队员心理和体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像这样的训练,每周队员们都会进行。冯磊说,他们也在不断更新水域救援设备,“原有的马达动力太小,队员们凑钱买了动力更大的。最近我们打算购买声呐设备,预计需要三四万元。”冯磊说,这些钱也只能由大家凑,买一个二手设备。
赶赴外地参与抗洪救援
在不间断水上救援训练下,大家救援能力也在逐渐提升。半个多月前,冯磊接到安徽省六安市遭遇洪灾的求助信息。当晚,他和13名队员连夜自驾赶往灾区最为严重的固镇。
初到受灾现场,冯磊看到眼前被淹的六合村,心里为之一震。“一片汪洋,看不到头,很多二层房子只剩下了一层露在外面,不少村民都被困在上面。”冯磊称,眼前的情况比之前章丘被淹的村庄还要严重。
来不及多想,他和志愿者分成两队,驾驶两艘冲锋舟进入村庄,搜寻被困村民。现场水流湍急,每次他们只能救出几名村民。“先把老人和孩子、孕妇接到船上。有的老人年纪大,不方便走路,我们派队员用担架抬到安置区,担架不够,我们轮流背着。”
“哪里还有时间休息,从早上到下午,天上一直下着雨,村里水流也比较急,我们尽早救出村民,他们危险系数就能少一些。”冯磊和志愿者仅在中午吃了几口饭后,就再次投入到救援中。在连续12个小时搜救中,他们共救出了50多名村民。
整个过程,所有人的衣服都湿透了,徒增不少重量,这对队员体能也是一项很大的考验。其中还有一名队员的一个脚指甲也因为长时间泡水掉了一半。晚上,当他们整理装备准备寻找休息地时,沿路有村民拦下他们的车,“你们大老远从山东过来帮助我们,辛苦了”。那一刻,冯磊和队员们心里都暖暖的,“做这一切都值了。”“积极分子”返乡建分队
不论“利奇马”章丘救援还是驰援安徽,参与救援的队员中总有张杰的身影,他是队内公认的“积极分子”。章丘救援时,张杰拿起救援绳向距离最近的房屋一次次走去,只有101斤瘦弱的身子在积水中努力控制着。他把救援绳固定后再引导村民拉着绳子逐一走出积水。
张杰在救援过程中稍作喘息时,接到菏泽老家的电话,得知爷爷病危。当场悲伤落泪的他想回家见一见爷爷,但看到等待救援的村民,他改变了主意,张杰放下手机又投入到了救援行动。等到救援结束赶回老家时,他错过了见老人的最后一面。
尽管有遗憾,张杰说他并不后悔。“我当时就把救援的村民当成自己的家人,自己失去亲人的感受跟他们失去亲人的感受是一样的,不想让他们感受这种痛苦。”
今年,过年期间返回老家的张杰因为疫情无法返回济南。留在老家的他便有了在菏泽成立分队的想法。“他身体不太好,但是特别热心,在济南的时候在烧烤店工作,基本晚上上班,他经常接白天的任务。当他提出建分队的时候,我们也很支持。”冯磊说。
经过大半年的发展,张杰建立的菏泽分队已经有了四五十名队员。驰援安徽的救援他也主动请缨。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救援队伍中,冯磊感到非常欣慰。“我们想法其实很简单,多一份力量,在灾难中就可能多救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