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增活力 创新添动力——莱芜高新区实施“六大提升行动”系列报道之创新驱动提升

2020-09-03 07:15:12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杨甜梦子
改革增活力 创新添动力——莱芜高新区实施“六大提升行动”系列报道之创新驱动提升

  莱芜高新区表彰优秀科技创新型企业。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栉风沐雨二十载,从成立到成长为国家级高新区,莱芜高新区一路走来,锐意改革、激励创新是不变的底色。

  今年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考验,面对全省、全市“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发起的冲锋号角,莱芜高新区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道路、新模式,在改革创新上攻坚突破,依靠改革增活力,依靠创新增动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体制改革改出动力活力

  今年上半年,莱芜高新区完成同期招商引资任务的136%,新签项目16个,总投资额56.7亿元,形成外来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全区招商工作打开了新局面。“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园区改革试点工作息息相关。通过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工作人员积极性,加强了主责主业。”莱芜高新区综合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张伟说。

  莱芜高新区成立于2001年,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经过近20年的发展,莱芜高新区承担的经济发展任务越来越重、社会管理职能越来越多,在“小马拉大车”的情况下,体制机制等矛盾十分突出。2019年12月,为使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断释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莱芜高新区园区改革启动。

  此次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坚持聚焦经济发展、“双招双引”、新旧动能转换、改革创新等主责主业,实行“党工委(管委会)+公司”的管理运行模式,将现有的17个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精简为8个,另设园区公司2个,机构压减率达53%。推行全员聘用制,建立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的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将合适的人选到合适的岗位上。

  一招破题,满盘皆活。张伟告诉记者,此次改革之后事权界定更清晰,全区更加聚焦主责主业,服务企业的范围更广,服务手段也更加丰富,达到了预期效果。

  此次改革招商部门人员变动最大,调整人员过半。这些人员大都是通过竞岗主动走上招商一线的。他们对招商工作充满热情,招商队伍战斗力更强了;队伍活跃了,招商思路也打开了,资本招商、金融招商、平台招商等多种途径灵活运用,成效显著。莱芜高新区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许华宗说:“体制改革激发了我们巨大的工作热情,作为招商干部我们深感肩上责任重大。疫情期间,我们就去杭州、南京、重庆、乌鲁木齐等地招商。今年已洽谈了100多个项目,1/3为以商招商项目。正常情况下,平均一天接待两三批客商。”同样也在莱芜高新区投资促进局工作的刘志海,之前是一位业务型干部,但他一直对招商引资比较感兴趣。“我是注册规划师和咨询工程师,对项目的审批、立项、建设等程序比较熟悉,对项目的理解比较深、比较到位,能够更好地和客商洽谈。”此次竞岗圆了他的“招商梦”。凭着一腔热情,刘志海招商成果颇丰,目前引来了总部经济项目玖相财智咨询公司、山东丝路国际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山东昆仑度科技智能有限公司等项目,在谈的还有重庆大龙网国际电商产业园、住方科技、泽烁机械等项目。

  ●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最近,山东盖伊尔智能电气有限公司正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是对企业实力的肯定,也可以提高在客户心中的形象,对公司发展十分有利。”公司总经理刘泽生告诉记者。

  盖伊尔是莱芜高新区今年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后备资源库的一员。今年,莱芜高新区共有35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争取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比上年增长60%。

  高新技术企业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础,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生力军。因此,莱芜高新区今年大力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不断扩张高新技术企业规模。

  他们通过深入企业调研,认真筛选条件成熟的企业建立后备资源库,并组织了高企培训班,在正式申报之前还聘请第三方对企业进行了一对一辅导。“第三方指导机构对申报流程、规则等更熟悉,通过他们的指导,确实能提高我们的成功通过率。”刘泽生说。

  莱芜高新区还积极实施创新平台扩容计划,不断优化创新环境。莱芜高新区创新平台原来只依靠高创中心,但随着中关村智能制造产业园、盘古云商双创产业园即将建成投入使用,莱芜高新区开始着力构建“1+3+N”的创新平台体系,“1”就是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3”就是中关村智能制造产业园、盘古云商双创产业园和今年落地的德国思爱普公司投资的智能制造华北总部产业园三大创新园区;“N”就是若干企业创新平台。

  此外,为加快科学技术成果转化,莱芜高新区还积极做好省级研发机构认定、院士工作站申报等工作,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020年,全区将新增市级以上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1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目前,他们正指导济世药业申报院士工作站。7月,华冠智能卡在济南建设研发机构1家。

  ●打造科创优越“软环境”

  7月份,在全区召开的“重点工作攻坚年”推进大会暨加快工业发展动员大会上,莱芜高新区奖励了27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研发平台企业,共计奖励资金550万元。

  为激励企业创新,共渡疫情难关,莱芜高新区对一季度研发投入同比增长高于15%的企业给予了奖励,共补助10家企业140万元。

  政策支持是创新型企业技术研发、巩固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证。今年,莱芜高新区不断优化政策环境,为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打造优越“软环境”。出台了《莱芜高新区加快创新创业助力新旧动能转换若干政策》《促进现代金融产业发展若干财政扶持政策》等,对高企、科技创新平台、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进行支持和保障。疫情期间,为支持推动区内企业达产达效,切实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专门出台了《关于帮扶区内企业应对疫情共渡难关的十条政策措施》,其中,对一季度研发投入同比增长高于15%的企业,给予高出部分20%的资金奖励。

  人才是实现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要素。莱芜高新区不断修订完善“人才强区”战略,促进人才创新创业政策,积极推进人才引进工作。积极组织区内企业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和泉城系列人才计划项目。目前,已引进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7家企业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计划;3家企业申报泉城产业领军人才计划。(本报记者杜娜)

  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

  □杜 娜

  发展空间受制约、区位优势不明显……莱芜高新区的发展面临诸多“短板”,但今年上半年,莱芜高新区仍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双招双引”、项目建设都取得了突破,在这背后,改革创新功不可没。

  莱芜高新区在改革创新中诞生,又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发展壮大。特别是随着园区体制机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创新政策措施的落地,莱芜高新区释放了强大的制度活力,让合适的人走上合适的岗位,让“双招双引”工作进一步打开局面,让有限的人手发挥出更大的价值。而对科技创新给予的政策和资金等支持,激发了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原动力,拓展了发展新空间,创造了发展新机遇,打造了发展新引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谁的创新能力强,谁就在未来发展中掌握主动权。困难越是增多,越要加快改革创新,因为改革创新不仅能推动问题的妥善解决,还会在解决过程中发现、培育出新的增长点,化危为机。正是靠着勇于改革、不断创新的精神,莱芜高新区破解了一个个难题,高质量发展道路越走越宽阔。

责任编辑:杨甜梦子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