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市中区在全市率先推行集团化,这一破冰之举,点燃了市中区走向品质教育的星星火种,全区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容。
“我们现在有了很多新名校,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家长的诉求是家门口‘上好学’,我们需要办更多的育英中学、实验初中、经五路小学、胜利大街小学……”在去年调研全区教育工作时,区委书记韩永军强调,作为济南“中优”战略的主战场,市中区要真正实现“名校云集”,给家长们一个交待。
西进,北优,中强,南兴……一幅“名校云集”的市中教育新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作为市中“西进”的代表,原山小学的发展让家长们格外满意。“孩子的变化太大了,不仅习惯好了,最让我们高兴的是眼中有光了。”家长魏莉莉告诉记者,原山小学是胜利大街小学的集团校,一开始也是抱着观望态度,但一个学期下来,学校的办学理念、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家长们都信得过。
作为胜利大街小学的集团校,去年9月原山小学含着“金钥匙”迎来了“新生”。学校校长唐忠亮,2005年任胜利大街小学副校长,是学校“宽基教育”从生根、发芽到枝繁叶茂的“亲历者”。带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轻松”地将总校的理念和管理,乃至师资等优质资源引入了原山小学,使得学校迅速融入“胜利基因”。
除原山小学之外,文景小学、汇诚小学等新建学校,也在办学伊始就搭上名校“快车”,实现了学校的高起点、高标准发展,成为市中西部地区家长心中的“名校”。
“西进”的同时,以育秀中学、舜华学校、育秀小学、爱都小学、泉秀学校等为代表的新建学校在名校带动下,也成为市中“名校云集”在“南兴”的突破。
另外,记者连续跟踪采访的城郊学校陡沟小学也是“一年一个样”,过去是典型的农村学校,现在软硬件条件、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与城区学校不相上下。学校执行校长罗凯告诉记者,依托经十一教育集团优质办学经验,让陡沟小学这所位置偏远、名不见经传的城郊学校终于“打了个翻身仗”,作为全区“城郊校,抓一点带一片”的样板,在中国教育学会年会上进行分享,获得了全国一流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新建校,建一所成一所;城郊校,抓一点带一片。那原有的薄弱校怎么办?市中“名校云集”战略安排中,要做到“改一所强一所”,实现“中强”和“北优”。
2019年12月,在第十五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比中,济南市馆驿街小学学生吴俊朴、刘硕、蒋彤郁被聘为“小院士”,王睿姿、宦雨轩、张靓钰被聘为“预备小院士”。
每年全国能获得“小院士”称号的学生不超过200人,但馆驿街小学已有5名“小院士”、6名“预备小院士”。学校校长陈振凤表示,没有质量的教育是挺不起腰杆的。馆驿街小学作为市中最北部的一所胡同小学,加入纬二教育集团大家庭后,坚持曲艺特色与教育质量双翼齐飞,一举成长为全区“改一所强一所”的典型。
作为“改一所强一所”的另一个典型,济南十四中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成为“名校云集”突破“中强”的中流砥柱。“我能够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486分的好成绩,主要得益于学校和老师总是把我们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济南十四中学生贾泽浩说。
2016年9月,济南十四中在“原班人马、本土教师、生源不变”的情况下,嫁接“北京十一学校育人模式”,自此学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找到了“最近发展区”的学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学校也因为优异的育人成果跻身名校之列。
“办‘名校云集、名师辈出、学生幸福、社会满意’的品质市中教育,我们一直在路上。”市中区教体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市中教育拥有一支专家型、研究型的校长团队,还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教师队伍,这些都为市中教育实现“名校云集”提供了充分可行性,“市中教育将从提升校长改革驱动力、教师专业驱动力、智能技术驱动力入手,进一步激发学校发展‘新动能’,加速驶入教育高位优质均衡‘深耕’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