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最近,有这样一群人正在为“扶贫”发声。他们有的是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有的是基层街道普通群众,有些是选派到地方的第一书记,有些是当地学校的在职教师。不管来自哪行哪业,他们都是脱贫攻坚战场上当仁不让的“排头兵”。
在近日举行的全市“牢记嘱托 决胜脱贫 振兴乡村”巡回宣讲活动预赛活动现场,选手们讲述了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向社会各界传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正能量。
今天我们就去听听部分参赛者的故事,看看他们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坚定信心“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凝聚起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精神力量,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会标杆”挺起坚实的精神脊梁。
■ 愿做贫困户的暖阳
在没成为帮扶干部之前,一说起扶贫,国家税务总局商河县税务局的苏昊坤只能想得到为贫困户送油送米送面。但真正开展工作后,这个认知被完全颠覆了。第一次入户开展危房改造扶贫落实登记,她就闹了大笑话。
“大妈,您这房子住得挺好吧?”“啊,猪长得可好,几只猪崽子长得也快。”
“不是,我是说,没出现漏水之类的情况吧?”“啥?现在村里都厕改了,俺们上茅房可比原来讲究多了,那是又干净又方便。”
苏昊坤(左)与贫困户一起张贴扶贫责任人公示。
尽管驴唇不对马嘴,她却在与一位耳背的大妈的交谈中感受到,村民们的经济水平提高了,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了。看着陪同她来的袁书记在凛冽的寒风中用冻得有些僵硬的手一笔一画地在纸上认真做记录,她突然明白了,美好生活的背后是那些日积月累的点滴工作,扶贫就像阳光照在冰面上,需要长久的坚持和不懈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冰消雪融,迎来真正的春天。
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其帮包的贫困户宁先胜腰椎不太舒服,她和同事就主动带他到医院去检查。检查后得知要做手术,贫困户拒绝了,“一把老骨头,本来也活不了几年,还是别费事了。”但她知道,谁不想好好活着,不过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先治病,医疗费的事我们来想办法。”这是身为扶贫干部的他们对群众的承诺。在贫困户住院期间,苏昊坤和同事为其收集资料走医保手续,又抓紧时间与县民政部门对接申请医疗救助,原本好几万元的医疗费,实际个人只需负担1000多元。面对“多亏了你们”的感激,正对应了第一次入户工作时“愿为暖阳温暖群众”的扶贫初心。
■ 脱贫账也是感情账
2018年大学毕业季,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陈聪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放弃了中国联通、建设银行、农发银行等大企业的工作机会,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基层选调生,根据组织安排来到济阳区济北街道办事处工作,任前牛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刚上班陈聪就领到了第一个头等任务——扶贫,他也有了两户帮扶对象——贾大娘和苏大哥。
陈聪(右)与贫困户聊天。
从那一天起,贾大娘和苏大哥的详细信息和相关扶贫政策做成的小卡片,就常驻在了陈聪的手机背面。平时没事,他就翻过手机来多看看多记记。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陈聪也要抽出时间多去他们家里聊聊天。
有一次,陈聪周末正在加班,突然贾大娘的大女儿打来电话,“小陈,俺娘昨晚昏迷住院了,刚醒过来就让我给你打电话!”听到这个消息,陈聪立马放下手头的工作,买了牛奶和水果就往医院赶。到了才知道,大娘是因为最近有些着凉没有胃口吃饭,但仍旧在打胰岛素,导致血糖过低昏迷住院。在病房,大娘虚弱地拉着陈聪的手说:“小陈啊,我本来不想让你跑一趟,可是这住院花钱的事大娘还得麻烦你……”“放心吧,大娘,我去给您办,您就安心养病!”陈聪马上联系街道扶贫办、咨询医院结算窗口,与医生沟通用药事宜。一切办妥的那一刻,陈聪看到大娘的眼圈有些泛红。
陈聪发现,在基层工作久了,群众既算“脱贫账”也算“感情账”,谁真对他们好,谁掏心窝子帮助他们,他们都会记着。老百姓期盼的小康,也是共产党人心里的一本民生账,一头记载着承诺,一头计算着“一个都不能少”。为了算好这本民生账,陈聪愿继续逐梦在基层,与人民一同奋进在小康路上。
■ 第一书记的扶贫心路历程
去年11月,武庆富成了济阳区济北街道囤家村的第一书记。
武庆富(右)与贫困户交流。
在这个3年前已经拆迁的市定贫困村,最特殊的贫困户是56岁的舒正合。因为30多年前与妻子离婚受了刺激,他对任何人都不信任。多年来靠外出捡拾废品为生,每个月只有300元的低保金。
按照规定,精神疾病也能评残,获得补助,不过需要连续半年以上的就诊记录。可舒正合看到“医院”“精神”“药物”一类的词就十分敏感,根本不配合。为了劝他去医院,武庆富曾被他拳头相向,心里别说多委屈了。
后来,武庆富从街道扶贫办得知,去中医院评定眼科残疾也可以享受政策。这让他想到第一次走访时,舒正合父母说,他近期饭量挺大,但身体越来越瘦,并且视力下降很快。于是借机劝他去医院看看——如果真的生病了,有扶贫的资金能看病,还补贴生活。
舒正合一听说有钱,当时回答得挺爽快:“不用你们来接我,这么近,我自己去就行。”可还没到中午他又打来电话说:“这都是骗人的,到医院把我眼睛戳瞎了怎么办?”通过反复劝说,最终趁着他眼睛发炎不舒服的时候,终于带他去了医院,并悄悄与医院评残科联系,帮他走完了手续。第二天上午,舒正合的弟弟舒正国打来电话说,哥哥的眼睛一只得了白内障,一只得了青光眼。多亏了武庆富帮他安排评残,舒正合被评为一级残疾。拿证后,就能每月按政策领到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残疾人护理补贴270元,年满55周岁还能提前领取每月100多元的养老金。此后,舒正合每月增加了430多元,每月收入增加了一倍多,给他的生活添了一份保障,也给武庆富的心里添了一份坚定、自信和坦然。
■“雁二代”为责任回乡
2020年3月18日,对郑兆香来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日子,她回到了从小生活的地方——商河。在这之前,她已经在外地工作了10年。
为什么要回商河呢?对于30岁的她而言,回来意味着夫妻两地分居、给孩子转学、迁户口、卖房子、买房子,费这么大劲折腾,回乡工作值得吗?
郑兆香(右一)为群众办理业务。
她的答案是,值。因为父亲年轻时就是从农村考出去的,大学毕业之后回到了农村老家当了一名乡村教师。对于55岁还坚守在教学一线当班主任的父亲而言,让班里的每一个孩子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脚下有路,是责任,也是梦想。对她而言,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乡因自己而变得更好,让贫穷的孩子多点儿希望,也是她的梦想。
回乡,正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回乡之后,除了处理个人生活,她一头扎进了“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的工作中:周末不打烊,业务正常办,她和同事们精简办证资料,全面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限,将一般业务的办理由3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新建商品房办证只需要2个工作日,二手房转移登记、涉及实体经济企业的不动产登记也只用3个工作日办结。面对单位集资建房办证的“难题”绝不回避,面对第五实验小学、第五实验幼儿园等学校规划选址她主动担当。因为她知道,自己做的这些微不足道的努力,可能就是那些孩子们接受更好教育的“砖瓦”。能在日常工作中建设家乡、见证家乡的成长,就是她最大的荣光。
■ 教育脱贫助飞足球梦
2009年大学毕业后,来自威海的孙宁以体育学科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学体育老师,从此扎根在了黄河北岸的农村学校——济南市鹊山小学。
黄河北岸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校舍条件一般,且破旧简陋。但这些困难与家长教育观念的落后、学生自信心和勇气的缺乏相比,已经微不足道。扶贫先扶智,强体也强魄。孙宁下定决心要扎根这里,给孩子们更好的教育,让他们成就不一样的自己。
足球专业的孙宁选择了足球队作为突破口,希望通过足球让他们走出去,开阔视野,培养自信心。2009年10月19日,鹊山小学足球队成立了。可第二天,当孙宁踌躇满志地来到操场上,傻眼了,15个队员只来了5个。一问才知道,那些没来的都是因为家长的阻拦,在家长眼里居然成了会耽误学习的“不务正业”。
强健体魄不是不务正业,孙宁和班主任逐个家访,苦口婆心地做工作,终于说服了大部分家长。即使是训练受伤,孙宁也没想过放弃,手术后第三天他就拖着缠满纱布的脚和孩子们一起登上赛场。经过艰苦的训练,2012年他们学校获得济南市足球联赛季军,此后又陆续获得区联赛6个亚军、3个冠军。
现在足球已深入每一位鹊山学子的心中,人人爱足球,人人会踢球,足球给孩子们带来了自信和快乐。2016年,鹊山小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家长们想的不一样,这群“不务正业”的孩子不仅在赛场争金夺银,更加自信的他们在考场也同样优秀。
去年夏天,黄河边的孩子们来到了上海黄浦江畔,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足球小将们一起由知名外教亲自授课。足球真正成为这里孩子的一扇窗,让他们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