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记者百村行】山沟里“刨金”金刚纂村认准“笨办法”

2020-09-10 06:29:46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李小梦 吕传泉 张铭

责任编辑:卢卫美

【百名记者百村行】山沟里“刨金”金刚纂村认准“笨办法”
【百名记者百村行】山沟里“刨金”金刚纂村认准“笨办法”

  9月3日早晨5点半,天刚蒙蒙亮,金刚纂村的李再坤就已吃完早饭收拾妥当,骑着摩托车往坡上去了。

  坡上的西红柿果肉饱满,把皮撑得锃亮,有的红彤彤的,有的还是青绿色。李再坤在地里的小水窖舀上一桶水,开始挨个给柿子株浇水,一边浇一边拔草,看有没有虫害、有没有开裂,并将红里透青的柿子摘下来。柿子株的旁边,是一棵棵梨树,梨树的上面,阳光从核桃树茂密的叶子缝隙中透出来,林果、蔬菜交错种植,互不打扰,个个长势都很喜人。

【百名记者百村行】山沟里“刨金”金刚纂村认准“笨办法”

  金刚纂村民十余年间一锤一镐开山劈石,挖出了进城路,致富路。

  太阳从半山腰爬到了头顶上,中午12点,李再坤才算忙活完,回家吃饭时遇到了村党支部书记马广业。

【百名记者百村行】山沟里“刨金”金刚纂村认准“笨办法”

  金刚纂村民李再坤(左)掰开刚摘下的西红柿,“您瞧瞧,这柿子全是沙瓤。”

  “才家去吃饭吗?”

  “这不刚忙活完柿子和梨。”

  “收成咋样?”

  “今年增种1500株柿子,大丰收,从早到晚累得很呢!你说人家别的地方都用新办法种,咱咋还用这费力费时的笨办法?”

  “你就说你这两年卖得好不好吧。”

  “当然好啦!去年光柿子就收了2.6万多元,脱贫不说,致富咱也有奔头了,今年我看只能多、不会少!”

  “为啥好卖?还不是咱这‘笨办法’!不打药,施农家肥,个个沙瓤,还是原来的老味儿。”

  马广业和李再坤的这番话,道出了金刚纂村“脱贫致富经”。“脱贫攻坚得有产业,考察、学习了很多村,左思右想,还是得找准自身优势。”马广业说,“俺们村三面环山,这阴凉的山沟沟里温差大,种旱地西红柿再合适不过了。但是要想品质突出口感好,还是得原来那种不打药的‘笨办法’。”

  金刚纂村的旱地西红柿,啥时候该翻地、施肥,村民都是听着村里“大喇叭”统一安排,平时浇水、除虫起早贪黑,村里没有一个人叫苦,西红柿的品质也通过这日复一日的精心打理在市场中拔了尖儿。

  比别人多一倍的精力种西红柿,金刚纂村民“笨”吗?“不光是西红柿,还有黑金茄子、秀丰梨等,都是用这种无公害的方式种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提升品质,申请无公害品牌。这不叫‘笨’,那些不顾品质、光想着‘一锤子买卖’的才叫‘笨’。”马广业说。

  虽然种地还是本本分分的老法子,但是在销售上,金刚纂村却一直紧跟形势拓展新路子。

【百名记者百村行】山沟里“刨金”金刚纂村认准“笨办法”

  “第一书记”彭少军(右)深入村民家中一边拉家常,一边帮着择花椒,倾听村民致富心声。

  该村成立了金马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和电商合作,通过网络平台订单销售秀丰梨。合作社以2元每斤、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农户的梨,并修建了冷库提升梨的口感和风味,以比普通梨早上市20天的优势,每斤卖到3—5元,每年为村集体增收8万余元。该村还创新梨树认领方式,每个认购人交100元钱,丰收时可采摘25斤秀丰梨,多退少补,赢得不少市民青睐。

  “种植产业是基础,融入南部山区发展大局,结合种植业发展生态旅游业,才是村子从脱贫走向致富的出路。”马广业说,“我们不随大流、不乱跟风,结合村子过去刨山开路‘愚公移山’精神的故事,开展研学旅游项目,上半时参观齐鲁示范村样板村的创建成果,下半时可以参观开山纪念馆并实地体验农耕文化。”

【百名记者百村行】山沟里“刨金”金刚纂村认准“笨办法”

  人们在金刚纂村观赏有着“气象树”之称的唐槐。

  在助力金刚纂村发展生态旅游这条路上,来自中石化济南炼化公司的“第一书记”彭少军积极与单位申请95万元扶贫资金,建设“模块式房屋”配合研学旅游项目发展民宿。“这种房屋可以移动,不占用村集体耕地,年底前建设完成20套,预计年收入将达到60万元。下一步依托种植产业,努力打造研学旅游样板村。”彭少军说。

【百名记者百村行】山沟里“刨金”金刚纂村认准“笨办法”

  村里良好的自然生态,结合种植业发展生态旅游业。 

作者:李小梦 吕传泉 张铭

责任编辑:卢卫美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