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合伙人”走俏田埂间

2020-09-14 07:23:20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张敏 韩霄鹏 钱堃 时晔然 通讯员 杨维娜 张健

责任编辑:尹昂

扶贫“合伙人”走俏田埂间

济阳区探索“共享式”扶贫新模式,实现了党建、行业、社会、产业等资源最大化共享。

扶贫“合伙人”走俏田埂间

“红色娘子军”成员入户调查。

扶贫“合伙人”走俏田埂间

贫贫互助模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让一个人掉队,更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提起“合伙人”,大多数人想到的是互联网创业公司、金融企业等现代化企业。而在贫困村,也有各种组合形式的“合伙人”。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伙人”制度实现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减少了短期行为,让“合伙人”更注重长期发展;同时,还为参与者提供了成长空间。近日,记者走访全市各贫困村,充分感受到因“扶贫合伙人”赋能而带来的乡村变化……

  共享式扶贫:一村强是“盆景” 村村强是“风景”

  “自从栾书记来到我们村,建起了合作社,通过“泉享健康”这个平台,我们村的西红柿有了销路,卖得价格还高,疫情期间也没受影响,一年下来能收入8万元,越来越有干劲了。”济阳区前刘村贫困户刘经珍看着一筐筐皮薄个大、色泽鲜亮的西红柿,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泉享健康”是济阳区前刘村党支部领办的、刘令吴果蔬专业合作社注册的生鲜配送平台,依靠全市范围众多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服务队和部分区域农产品品牌的共同努力和推荐,甄选优质农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自今年5月中旬上线以来,为济阳、章丘、平阴、槐荫、南部山区、先行区的20多个贫困村销售农产品5000余件,销售额超过7万元。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济阳区坚持以共享理念引领脱贫攻坚,各镇街第一书记形成思路一起出、工作一起干、活动一起搞、资源一起用的“共享式”扶贫模式,破解了贫困村发展不平衡、扶贫资源单一不充分、帮扶单位优势与帮扶村需求不匹配等难题。深挖帮扶潜力,汇聚脱贫合力,实现抱团发展,探索出一条具有基层实践特色的扶贫结合新路子。

  2018年,济阳区将“共享式”扶贫模式作为脱贫攻坚创新内容,列入基层党建工作文件,在全区推广,引起第一书记的强烈共鸣和积极响应。如今,济阳区将“共享+”理念延伸到脱贫攻坚工作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共享理念的最大效能。

  共享+产业,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共享+医疗,实现住院结算“一站式”;共享+数据,实现脱贫过程“信息化”……经过不断摸索,第一书记自发形成的“共享式”扶贫模式,已转变为科学制度和有效实践,成为推动济阳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方式。各类扶贫主体契合联动、互补共进,实现扶贫资源、扶贫方式、帮扶效果的无缝对接,不断提升和扩大脱贫成效,实现了富村带穷村、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村村齐发展的奋战景象。

  扶贫工作主战场 有支“红色娘子军”

  扶贫工作是一项需要下“绣花功夫”的细活,这恰恰是女同志的特长。在高新区遥墙街道,“红色娘子军”凭借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高超的业务学习能力,应运而生。

  扶贫办组建后没多久,一场暴雨袭来,朝阳村支部书记王秉会打来电话:“冯兆爱家漏雨严重,需要紧急转移!”放下电话,工作组连夜来到村里,在帮扶干部和村干部的帮助下,成功将老人安全转移到村委大院。随后,扶贫办迅速组织帮扶干部、管理区、村三级干部联动,将97户危房贫困户排查完毕,把存在安全隐患的危房户连夜全部转移。不眠之夜里,所有人都在争分夺秒和大雨赛跑。

  雨会停,天会晴,责任不能卸。每年的动态调整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贯彻实施。“红色娘子军”马上进入紧急备战状态。由于用户太多,国扶系统时常“崩溃”,大家就转变策略,错峰录入。忙起来顾不上吃饭,顾不上喝水,甚至顾不上回家。“最美妈妈”李树美因为无法按时回家给孩子哺乳而狠心断奶;付延良母亲住院,也无法在床前尽孝。终于,汗水没有白流,经过大家的艰苦奋战,动态调整工作顺利完成。

  去年冬天,临沂高新区捐赠的20吨物资送到了扶贫爱心超市的门口,为了尽快将物资卸下,赶在节前送到贫困群众手里,“红色娘子军”义不容辞地冲在前面。1000袋大米、2000盒杂粮、2000箱挂面……一天下来,大家腰都直不起来了,胳膊也抬不动了。虽然累点苦点,但是想想能在寒冬里给贫困户送去一点温暖,所有的辛苦都化作甘甜。

  她们扎根基层、默默奉献,凭借的是对扶贫工作的一腔热情,对贫困群众冷暖疾苦的感同身受,不辜负党和组织的殷殷嘱托,不愧对她们热爱的这片土地和人民。

  可复制可推广 “贫贫互助”解养老之忧

  在黄河街道后营村,今年54岁的贫困户史传才不久前得到了一份“贫贫互助”服务员的工作,结对照料同村的4名失能半失能贫困户,每月能多挣800元。67岁的贫困户徐荆州患有肢体二级残疾,独居的他有了史传才的照料,解决了不少生活上的困难。

  据悉,史传才和徐荆州所在的黄河街道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936户2049人,当地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与失能半失能的贫困户结对帮扶,目前已在30个村推广,累计解决149名贫困户就业,累计为476户失能半失能贫困群众提供了定点定量的生活服务。

  近年来,章丘区探索实施“爱心之家——贫贫互助”扶贫模式,以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为着力点,采取“政府搭台、企业运行、贫贫互助”,通过设立扶贫公益岗、互助岗,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参与脱贫攻坚实践,在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的同时,也改善了老弱病残幼等特殊贫困群体的生活品质,提升了扶贫的温度。实践证明,这一扶贫模式是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有益探索。

  该模式自实施以来,以其成效显著、模式新颖、多方共赢,成为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在全市推广复制。

  党建联盟“牵线搭桥” 产业联建抱团脱贫

  走进黄粉虫养殖大棚,一排排的架子上搁着抽屉大小的木盒,贫困户张学正拿着铲子往里面倒麦麸,打开一看,木盒里满是蠕动的黄色小虫,它们正在贪婪地享用着“大餐”。

  “这叫‘黄粉虫’,又叫‘面包虫’,蛋白质含量高,是家养宠物顶好的食料,在国外需求量很大。”企业负责人解红涛笑着向记者介绍。

  解红涛于十多年前就从事黄粉虫养殖,如今整体养殖规模也从最初的1000盒、5000盒、1万盒增长到现在的1.5万盒。受发展空间制约,最初位于章丘区文祖街道三德范村的基地,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亟待拓展空间。

  像这样受空间环境制约的产业项目,同样也出现在鹁鸽崖村。

  鹁鸽崖村有养鸽传统,但大多为散养,这几年村党支部不断强化养殖特色产业优势,品牌效应不断增强,北京、上海等地客户慕名而来,村集体收入增加到20万元,带动全村贫困户实现持续增收。

  然而,随着市场需求量增大,而此时鹁鸽崖村已经没有建设用地可用,正在此时,东田广村也正在寻找适合发展的扶贫产业项目,在该村第一书记张涛的帮助下,他们随即与三德范村、鹁鸽崖村开展合作洽谈,两村一拍即合。东田广村腾出闲置的1.6亩建设用地,盖起了乳鸽养殖场,引进乳鸽1000对。文祖街道投资100万元,解红涛的企业投资230万元,在东田广村建设高标准现代化黄粉虫加工车间并引进先进设备,同时优先雇佣贫困户,解决劳动力问题;而鹁鸽崖村负责出技术,保证市场销路。

  “不到一年时间,村集体收入就达到了20万元,实现了经济发展‘大变身’。”东田广村支部书记张宝忠说,“去年我们继续扩大养鸽规模,腾出4亩建设用地,增加乳鸽2000对,目前厂房建设已完工。”

  村村合作的成功,让大家心里有了底。去年文祖街道将时养山居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薯立方集团、章丘e家香、济南友谊葫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加入“青石山乡村振兴联盟”,企业与各村“联姻”,统一谋划产业布局,制定发展方向,按照“一村多品”和“多村一品”的路子,共同分析研判市场形势,不断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

作者:张敏 韩霄鹏 钱堃 时晔然 通讯员 杨维娜 张健

责任编辑:尹昂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