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移植手术期间,韩某接受监狱干警24小时看守。 警方供图
监狱干警为病床上的韩某送来饭菜 警方供图
韩某家人向济南监狱送上锦旗 新时报记者王汗冰 摄
10天9夜、17名监狱干警、24小时不间断……
这些看似不相关的数字,却在为一名15岁少年生命的延续努力“铺垫”着道路。
9月17日,服刑人员韩某的妻子阿芳(化名),眼含热泪把写有“大爱润心 铭记感恩”“警民一家亲 遇难见真情”的锦旗,送往济南监狱指挥中心。
随着儿子骨髓移植后的病情稳定,这位母亲悬着的那颗心,终于落了地。
病危
今年6月,济南监狱服刑人员韩某的15岁幼子因突发再生障碍性贫血被紧急送医,医生诊断,下了病危通知,“急需骨髓移植,不然,孩子的命就保不住了!”
而在高墙之内的韩某,听到这个消息,更是犹如五雷轰顶,一筹莫展。
韩某与妻子阿芳生有二子,不幸的是,长子患有唐氏综合征,先天残疾;一家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幼子小韩身上。
本来,今年小韩就要参加中考,但脸色蜡黄的他,却因血小板检测极低,被从老家送到济南紧急救治。
一系列繁琐的检查过后,小韩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逐渐失去造血功能,高烧不退。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他的病情日益恶化,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期盼
幼子重病危在旦夕,自己患有高血压并有脑梗病史,家庭的重大变故让53岁的韩某不堪重负,情绪焦虑失常,时常以泪洗面,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改造。
韩某对监狱干警说:“我因违法犯罪入狱,给家庭和子女带来了很大的负担,惭愧内疚时常涌上心头,下定决心认真改造,回报家人的期盼;此时,幼子患上难以治愈的重病,自己在监狱服刑不能为家人解决任何困难,感觉人生失去了目标,生活失去了信心。”
他表示,如果有机会,他就算搭上自己的性命也要救治年幼的孩子。
但是,骨髓移植这一事项,在往常操作起来就很有难度。尤其是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严峻时刻,将服刑人员带离监区去进行骨髓移植,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配型
“我知道这太难了,几乎所有听说的人都劝我:这条路走不通!”阿芳告诉记者,但是长子本身患病无法配型,她本人又匹配不上,唯一的希望就寄托在丈夫老韩身上,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她向济南监狱拨通了求助电话。
针对韩某的特殊情况,监区安排专职干警负责韩某的日常管理教育工作。
一方面,他们积极向韩某家人了解孩子的病情变化,收集类似病例治愈案例,加强心理疏导,减轻心理负担;另一方面,又给他讲述当前监狱管理政策形势和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引导他理智面对困难。
在狱内,监狱医院对韩某进行了两次抽血取样,由狱内狱外干警逐个接力完成血样交接并送交到阿芳的手中。
“当拿到装着血样的针管时,我小心翼翼地捧着,就像捧着孩子的命!”阿芳说,她把血样送至山东省中医院比配,最终配型成功。
押解
虽然配型成功,但更大的难题摆在了监狱干警面前。
众所周知,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监狱内部实施封闭式管理,如何确保避免骨髓移植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成为至关重要的关键点。
济南监狱六监区监区长陶可伟透露,为了抢救垂危的孩子,济南监狱秉持关爱生命、服务社会的人道主义精神,决定迎难而上,尽全力为孩子争取重生的机会。济南监狱在第一时间请示省监狱局并征得同意后,制定了严格周密的实施方案,迅速投入救助行动。
济南监狱按上级指示选派充足警力参与此次行动。干警们和服刑人员韩某提前经核酸检测合格后,监狱将韩某押解到要进行手术的医院。
在随后的10天9夜的时间内,监狱干警们24小时不间断陪同韩某参与骨髓移植手术。
“这10天9夜,对我们狱警来说,思想压力非常大。”济南监狱一级警长郭海全程参与了此次押解行动,他表示,区别于以往的服刑人员就医,韩某本身是个健康人,一旦发生脱逃或者因为想不开发生自伤自残的行为,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监狱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韩某的监管力度。医院也给予极大支持,开辟了单间。
新生
看到监狱上下齐心为挽救孩子生命所做的一切,韩某流下了感激的泪水,在移植手术之后,韩某哽咽着说,今后会更加认真改造,回报监狱对自己、家人的帮助和对幼子的救助。
在17日这天,阿芳为济南监狱送来锦旗,代表全家感谢济南监狱的大力支持,给与孩子生命延续的机会:“再多的话语,也说不出我心中的感激!”
记者了解到,在经过核酸检测及长达一个月的隔离期后,目前韩某已返回监区。他终于卸下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安心投入正常的改造生活。
在监区谈心会上,韩某讲述了自己的这段难忘的经历,并以自己的故事鼓励其他服刑人员,积极努力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为了对韩某孩子的康复报以祝福,整个六监区的服刑人员还手写卡片,写下送给这位少年的祝福,希望他早日恢复健康、重新开启新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