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济南展区参观。(本报记者吕传泉摄)
市民争相购买手工编织的特色农产品。(本报记者赵晓明摄)
总展览面积近10万平方米、设置11大展区、2500余家参展商、37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团参展……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以下简称“首届中国文旅博览会”)于9月17日至21日在济南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盛况空前。21日,博览会正式闭幕。
圆满成功参展企业达2500余家
9月21日下午,首届中国文旅博览会闭幕。据了解,本届博览会以“促文旅融合展全面小康”为主题,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旅游协会主办,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协会、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承办,设11个线下展区与11个线上展区,室内外总展览面积近10万平方米,共计折合国际标准展位3500余个,37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团参展,参展企业达到2500余家。
本届博览会设立分会场14个,组织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39项。为打造网上博览会,突出“文化旅游+互联网”“展会+互联网”特色,本届博览会充分发挥新媒体、大数据、云平台等信息技术优势,建设文旅博览会网上宣传推广平台、交易交流平台、“双招双引”平台、展商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双向互动,打造永不落幕的“线上博览会”。
特色突出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献礼
本届博览会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历史节点,集中展示全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成就,打造我省文化旅游精品走廊,展望未来文化旅游发展新趋势,树立加快推进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强大信心。
本届博览会特设沿黄文旅展区,以精品旅游开发、文化创意和传统文化展示为载体,着重展示沿黄9省(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创新成果。促进沿黄河区域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推进“沿黄文旅产业带”系列活动。
此外,本届博览会设立“一带一路”展区,德国、俄罗斯、法国、英国、日本等34个国家的驻国内代表企业参展,围绕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加大海内外招商力度,集中展示一批有影响力的海内外知名企业和产品,增进海内外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文明互鉴。
本届博览会设立乡村文化旅游振兴展区,展示特色文化旅游小镇、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及省市对口扶贫单位的乡村旅游资源和特色产品等。广泛开展博览会进高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满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齐风鲁韵创新科技与传统文化交融
记者了解到,首届中国文旅博览会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通过成果展示、产品交易、项目推介、主题论坛、文化展演等方式,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丰富“好客山东”品牌内涵。其间,齐鲁文化区域特色贯穿于展会展示、论坛和文化活动各板块,表现在展区设计和展品展示的各方面,既有儒家文化、黄河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泉水文化,也有民间艺术展示;既有传统工艺现场展演和制作,也有新兴业态、现代科技以及发展成果的呈现。
本届博览会聚焦新旧动能转换,集中展示文化创意产业、精品旅游产业与农业、工业、教育、科技、体育、医养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VR/AR、量子通讯等新科技、新业态的深度融合发展成果,拓展优化文化旅游产业链。设立“文旅+”展区,推介一批文化旅游领域的龙头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以及重点文旅产业园区、基地和项目。
另据了解,为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等多项保障工作,本届博览会成立了由济南市卫健委、市疾控中心、市急救中心、市卫生监督所等单位组成的卫生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疫情防控组、医疗救治组、卫生监督组、应急处置组,确保博览会安全有序开展。展会期间,市民群众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为展会成功举办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