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记者百村行】记者手记:非遗入村打铁成金 小铁匠“触网”身价倍增

2020-09-29 06:27:47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郝倩 崔健 张有水

责任编辑:卢卫美

【百名记者百村行】非遗入村打铁成金 小铁匠“触网”身价倍增
【百名记者百村行】非遗入村打铁成金 小铁匠“触网”身价倍增

  在商河县沙河镇有个张铁匠村。张铁匠村第一书记刘文福告诉记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张铁匠村的铁丝网编织加工产业十分兴盛。然而随着铁艺产业慢慢衰退,“打铁郎”的生计越来越成问题。张铁匠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4人,低保户19人,成了省定贫困村。

  怎么脱贫?幸好,“打铁郎”的精湛手艺还在。尤其是造型精美的手工锡壶,市场价格十分可观。

  既然一头有精湛的传统工艺,一头有广阔的市场,那扶贫要做的就是搭建联通两头的渠道。电商就在这个时候进入了村里人的视线。只要一根网线、一台电脑,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做遍天下生意,对张铁匠村这种具有工艺品生产能力和富余劳动力的村庄来说,完全可以胜任。

  2015年,该村以村委会为主体,注册成立了济南张铁匠铁艺制品有限公司和产品商标,帮助传承锡壶技艺的老人申请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称号,并在网上开起了“张铁匠手造”淘宝网店和微店。古老铁艺和大众市场碰撞出巨大火花,上海、湖北、广东等地的订单纷至沓来,仅一年时间,锡壶销售总额就达到17万元,利润突破4万元,“线上支付、线下体验”的模式初步形成。

  2016年,该村还设计建成济南首个锡壶文化展厅。2017年更是全村上下齐上阵举办了第一届锡壶文化节,吸引省内外游客3000余人。今年国庆,该村将举办第四届锡壶文化节。

  找对结合点 非遗变财产

  扶贫关键要有合适的路子和实干的法子。比如这个“家家都有打铁郎”的小村落,其兴衰命运与这个传统行当始终联系在一起。

  因铁艺的没落而贫困下来的小村,仅仅一年时间就全部脱贫,现在村集体收入已达到20余万元,还能承担全村村民的医疗保险、自来水、有线电视等费用,不得不说是因为该村找对了路径。

  公司化运营、互联网运作、产业化带动、创新化发展,找准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结合点,加强传统铁艺文化、宣传和推介,将遗产转化为财产,也使锡壶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作者: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郝倩 崔健 张有水

责任编辑:卢卫美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