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农民”是高校毕业生最好的就业示范

2020-10-16 13:10:49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廖卫芳

责任编辑:杨甜梦子

  在全国扶贫日即将来临之际,央视新闻推出“小康时代新青年”系列栏目,真实讲述了10位新时代青年建设美丽乡村、助力脱贫攻坚的故事。第一期就聚焦了四川省眉山市的“硕士农民”刘沈厅。从电子科技大学硕士毕业的他,是当地第一个具有名校硕士学位的新型职业农民。(10月15日《中国教育报》)

  近年来,大学生,甚至是研究生、博士生“务农”的报道并不鲜见,比如:有大学生当猪倌的,有研究生养鱼的,有博士生承包种地的……笔者以为,他们并没有觉得当猪倌、养鱼、种地等工作是“大材小用”,而是他们充分认识到,不管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博士生,都应把社会需求作为自己的就业岗位和奋斗目标。

  众所周知,需求就是机会。高校毕业生把社会的需求作为就业岗位和奋斗目标,既能满足他人的需求,又能使自己找到就业机会,实现自身价值,可谓两全其美。再者,当前社会上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很多高校毕业生思想敏锐、眼光独到,只是缺乏就业经验。而一定的生活、工作经验对从未涉足社会的高校毕业生来说,是非常需要的。如果发挥其所长,将会创造出更多更好更大的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的择业观也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当中很多人已不再把进机关当公务员当做唯一的择业、就业标准,继而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放弃所谓的“体面”职业,而去选择养猪、养鱼、种地等所谓不太“匹配”的职业。这既是现实的需要,更是择业观念的转变。

  近些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多,很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这其中固然有就业岗位少、专业不对称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但笔者以为,更为重要的还是陈旧的就业观在作祟。有的毕业生总认为自己辛辛苦苦读了四年大学,就业就应该是“高大上”的岗位,而对于那些认为“掉价”“失面子”的“蹩脚”岗位却不屑一顾。择业观如此陈旧,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因此,笔者以为,“硕士农民”刘沈厅无疑是高校毕业生最好的就业示范,这不仅是择业观进步的一种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同时,这也是自我价值的一种“实现”。笔者衷心希望每一位高校毕业生都能面对现实,改变就业观念,拿出争当“硕士农民”的勇气,勇敢地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之路,并在创业路上发愤图强,一路高歌,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

作者:廖卫芳

责任编辑:杨甜梦子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