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教育局扶贫又扶智,不断彰显温度与品质——用心用情助力脱贫 扶志扶智托举希望

2020-10-16 13:36:04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杨甜梦子

济南市教育局扶贫又扶智,不断彰显温度与品质——用心用情助力脱贫 扶志扶智托举希望

乡村小学蝶变升级,办学条件日新月异。

济南市教育局扶贫又扶智,不断彰显温度与品质——用心用情助力脱贫 扶志扶智托举希望

第一书记马骁骏邀请专家指导草莓大棚种植。

济南市教育局扶贫又扶智,不断彰显温度与品质——用心用情助力脱贫 扶志扶智托举希望

为贫困学子发放补助及学习用品。

济南市教育局扶贫又扶智,不断彰显温度与品质——用心用情助力脱贫 扶志扶智托举希望

济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刘一明在湘西支教。

  “你看我身上穿的运动服,家里吃的食用油、面条、大米,喝的纯净水……这些都是于书记给大家带来的福利。”走进济阳区曲堤街道肖庙村,村民王女士诉说着两年来生活上的变化,言语中充满了对于书记的赞美和感谢。

  村民提到的于书记是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派驻肖庙村第一书记于海涛。2017年4月,来到肖庙村驻村以来,他把自己当作一名“村里人”,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扶贫的同时不忘扶智,不仅为肖庙村脱贫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还为当地的乡村小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干部教师扎根农村驻村扶贫,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职业院校为扶贫点送技术、送培训,不仅“输血”而且“造血”;保障每一个孩子接受义务教育,区县教育系统狠抓控辍保学;实现资助全覆盖,不让一个学生因贫而失学……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征程中,一幅幅教育扶贫的感人画面,展示着济南教育扶贫工作的担当和成就,也让老百姓感受到了济南教育的品质和温度,分享到了教育和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

  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

  全市学生资助事项“零投诉”

  在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白雪正在无忧无虑地完成学业,尽管不是免费的义务教育阶段,她的学费仍然得到了减免。这得益于我市建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链条学生资助制度,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从小学到大学全程免学费。

  为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学上、上好学,实现“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我市建立并完善了全链条覆盖、兼容互补的资助政策,实现了应助尽助、精准资助,生源地贷款一站式办理,开通高中、高校困难学生“绿色通道”等举措,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可以顺利入学,无忧上学,“一个都不能少”,确保了脱贫攻坚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此基础上,我市建立健全以政府助学为主,学校、金融机构、社会捐助等共同帮扶,涵盖“奖、贷、助、补、减、免”等多种形式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方位资助体系,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高标准全覆盖。学前教育阶段,设立政府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为1200元,对建档立卡学生免除保教费,并优先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除学生学杂费,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和地方课程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300元。对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初中、小学均为每生每年800元。普通高中阶段,设立国家助学金,按照平均2000元标准发放;中等职业学校,继续免除学费,设立国家助学金,标准为2000元;高等教育阶段,设立国家助学金,按照每年平均3000元标准发放。

  按照“分级负责,以县为主”的原则,落实学生精准资助责任,建立起了责任到人、任务上肩,覆盖学生资助工作全过程的责任体系;建立明确的资金分担和拨付机制,专项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实行预算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评价。各类资助金的发放实行银行集中办卡、发卡、打款方式进行,保证专人专卡,专卡专用,确保资金足额、及时发放到受助学生。

  仅2019年,我市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4.62万人,拨付资金1.41亿元,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7692人,拨付资金2100多万元。实现学生助学贷款办理电子化和一次办好,办理助学贷款人数5867人,贷款额4869万元。高中、高校学生入学“绿色通道”畅通,实现“三不愁”,将学生资助、慈善救助和社会救助有机结合,形成学生资助合力。

  市教育局还将“育人”和“助学”有机结合,从物质上帮扶,从思想教育培育上提升,从实践能力上锻炼,实现助学、育人两个层面的提升。在奖助学金评选发放环节,培养学生争先创优的奋斗精神,深入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在生源地助学贷款办理过程中,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在勤工助学活动开展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自强自立精神;在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工作环节中,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价值观,实现了全市资助事项零投诉。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实现扶贫与扶志同步

  一条条水泥道路四通八达,直通农户庭院;一幢幢民居整齐划一掩映在绿丛团簇之中,院落整洁有序;文化广场上,老人小孩怡然自乐;村委会办公室宽敞整洁……走进商河县张坊镇穆家村,让村民津津乐道的,除了环境的蜕变,还有因改善“输血”和“造血”功能带来的保障和效益。市教育局派驻第一书记姜崇辉入村以来,以“抓党建促脱贫”为主要切入点,从抓班子、强堡垒入手,有效借助党建活动载体,凝聚发展合力。村民们纷纷感叹:“这么好的新气象,全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带来的。”

  2017年,姜崇辉来到穆家村工作,并在第一时间走遍了全村角角落落。姜崇辉与村民促膝谈心,拉家常、谈发展、话未来,对村民的衣、食、住、行、医、学及收入来源和产业发展意愿,村情村貌、产业状况,做到了然于心。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市教育局党委专题召开会议,研究穆家村的发展方向,确定了《张坊镇穆家村2017-2020年精准扶贫工作规划》,每年拿出专款用于脱贫工作,保证扶贫工作规划的实施,一个个计划、一个个项目、一组组数据翔实可行,目标明确具体。

  在市教育局党委的帮助下,姜崇辉帮助村里完善了基础设施。一条条低洼不平土路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水泥路;废弃的池塘建成了村委会大院,告别了多年无办公场所的历史;修建了排水沟,对村内道路两侧进行了绿化,增加了绿植。与此同时,市教育局下拨专项资金15万元建起了张坊镇第一所村民学校“泉学e站”,既丰富了村民对学习的渴望,又可以随时请专家教授对村民进行各类知识辅导。下拨基础建设资金20万元,先后完善了多项村庄基础设施。村里的大街小巷全部安装了崭新的路灯,用路灯照亮了村民的生活;村里的路南侧建好了文化墙,各种安全知识、村民公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方针政策等做到了“墙壁说话”。

  集体经济发展是脱贫攻坚村摘帽的一项硬指标,更是群众脱贫致富、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保障。穆家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为壮大该村集体经济,在姜崇辉的主导下,村“两委”成员、群众的反复探讨,最终找到一条符合穆家村实际的“造血”路:积极推进光伏扶贫项目的落地,通过争取帮扶资金40万元,建设50KW光伏发电站一座,并于2017年6月并网发电,2017年7月7日通过验收并移交给村委会。光伏扶贫电站的建成,预计每年可实现村集体收入5万-7万元。

  截至目前,市教育局先后派出7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每一位第一书记都会因地制宜,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在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下功夫,让村民致富有门路,让大家的腰包越来越鼓。同时,坚持“输血”和“造血”并举,形成长效发展机制,从根本上保障了贫困户脱贫不返贫。

  “摆脱贫困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扶贫对象观念转变的过程。促进扶贫与扶志、扶智深度融合,需要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引导,重点宣传扶贫政策,提高其思想认识,改变其思想观念,让贫困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真扶贫’‘扶真贫’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进而树立脱贫信心。”市教育局选派驻商河县韩庙镇大屯村第一书记王磊告诉记者,第一书记要善于在贫困群众中弘扬自尊、自爱、自强精神,破除“等靠要”等不良习气,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在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控辍保学“一生一策”

  不让孩子求学梦因贫困而断送

  “好好好,没有问题,我马上让孩子跟你们回学校读书。有你们这样的好老师,我很放心把孩子交给你们,就是砸锅卖铁也让我的孩子上学,太谢谢你们了!”看着女儿坐上工作队的车子前往学校读书,父亲刘某流下了眼泪。

  由于孩子身体有残疾,加上家庭贫困,刘某便动了让女儿辍学在家的念想。了解情况后,刘某所在辖区的控辍保学工作组第一时间来到刘某家中做工作。

  “放心吧,除了学杂费全免之外,还有专项的扶贫资助政策,在校期间伙食费有补贴,都不用花大钱,我们能够确保孩子安心地读书。”工作组耐心地向刘某宣传扶贫助学政策。经过一番政策解读、心理辅导等工作以后,刘某表示全力以赴支持女儿读书。

  在全市控辍保学工作中,针对辍学的学生登门劝返、帮忙联系就读学校、亲自开车送学生到校注册等感人一幕,已经成为工作人员的新常态。通过上门辅导、教育、政策解读后,许多家长主动将孩子送回了学校。

  为进一步完善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实现精准控辍,确保具备接受义务教育能力的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各类残疾儿童得到妥善的教育安置,市教育局不断加强同公安、扶贫、残联、民政等部门的沟通联系,联合政府职能部门成立控辍保学工作小组,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合作,共同完成学籍管理平台中失学辍学儿童的摸排劝返工作,并进一步核查适龄儿童少年就学情况。

  与此同时,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失学辍学儿童类别,联合相应部门进行深入精准摸排,并对失学辍学儿童的真实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共同商讨一致,实现了“一生一策”,为失学辍学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了最佳方案。

  对于失学儿童,全市教育系统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受教育能力妥善安排入学年级,准确采集学生信息,建立学籍档案。对辍学儿童,积极劝返,根据儿童的学籍状态,进行合理安置。对确实不具备接受教育能力的学生,经区县残疾儿童入学鉴定和咨询委员会认定,在中小学学籍管理平台控辍保学模块中进行备注说明,并以送教上门等方式实现了学生“有学上”。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控辍保学工作中,市教育局坚持把教育脱贫攻坚摆在突出位置,在加大教育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学生资助体系、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基础上,扎实开展教育结对帮扶和控辍保学行动,实现了不让一个家庭因学致贫,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不让孩子求学梦因贫而断送。

  支教教师用上“压箱底”的本领

  将济南教育好做法带到当地

  今年9月,作为2020泉城义工赴湘西精准扶贫志愿服务团的一名成员,来自济南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彭元闯和他的12名伙伴一同组成了“泉城义工精准扶贫人才支援泸溪小分队”,被分配在泸溪县幼儿园。

  彭元闯性格开朗,喜欢小朋友。出发前,彭元闯决定带着自己最喜欢的吉他前往湘西,给孩子们带去歌声、带去快乐。在这里,他每天到不同的班级给孩子们上音乐课,为他们表演吉他弹唱,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做志愿者帮助别人是非常快乐的事情,有这样的活动我都尽可能报名参加,但此次能够到湘西支教,却让我感受到更加特别的意义。”彭元闯说,“特别是当孩子们把我围成一圈,抬起头认真地看着我,跟着我一起唱歌时那种渴望的眼神,深深地打动了我。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我要发挥好作用,教会他们更多歌曲,弹奏更多好听的曲子给他们听。”

  这已经是济南市教育局连续第三年派出百人以上的团队,赴湘西支教,助力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这些身穿红色冲锋衣的支教老师们,遍布了湘西州的七个县。2018年的172名支教教师分配在全州49个支教点,2019年100名泉城义工分配在全州33个教学点,今年的101名志愿者则去了22个支教点,涵盖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个学龄段。

  在今年的百人团队中,连续三年出征湘西、有着40年教龄的高级教师李昌海、卢金驰;有70后“现役”教师;也有朝气蓬勃的大学生……

  “支教期间,我与学校领导交流学校管理和党建工作经验,探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当班主任,宣传齐鲁文化,开设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大讲堂。”济南燕新中学原党支部书记、校长李昌海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市教育局各直属学校及区县教体系统,每年也都会安排骨干教师前往重庆市武隆区与湖南省湘西州开展支教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我市已有700余名教师开展支教帮扶。

  “在龙山县支教的这一年,不仅我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我还将济南教育的好做法带到了龙山县,让山区的孩子见到了更多城市的美好。”支教教师刘建告诉记者,农村的孩子需要老师付出更多努力,自己也能体会到乡村教师的不容易,“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尽量多地把自己这十几年教育生涯中所有好的经验都留在当地,把济南教育好做法带到当地。” (本报记者史春勇)

责任编辑:杨甜梦子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