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箫在济南

2020-10-20 09:26:34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卢卫美

□邓庆昌

吴伯箫,原名熙成,济南市莱芜区人,1906年出生于莱芜区吴花园村,当代著名散文家和教育家,毕生倾注于文学创作和教育事业,曾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写作》主编、中国写作研究会会长等职。吴伯箫为原莱芜市人(2019年初莱芜市并入济南市),现在济南已经成为吴伯箫的故乡,从这个意义上说,吴伯箫已经是地道的“济南名士”。其实,济南对于吴伯箫来说是并不陌生的,其青年时代曾在这座城市留下过奋斗的足迹。根据子张先生的《吴伯箫年谱》记载,吴伯箫在济南的具体时间应为1935年1月至1937年1月,差不多整整两年时间,这两年是其跨入“而立之年”之际,也是其一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段时间。

成家立业,著述颇丰

在济南这段时间,是吴伯箫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重要时期。1935年1月,吴伯箫从青岛来到济南,任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教务处主任兼国文教员,这是他到济南的第一站。1936年8月后,他还到省教育厅工作过一小段时间。他到济南是应济南乡师校长萧采瑜之约而来的,学校初在北园白鹤庄,即现在济南明湖中学周围。夏,自白鹤庄迁至桑园,即现在的省农机研究所宿舍周围。在乡师这段时间,是他逐步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关键时期,在这里,他先后创作了散文《海上鸥》《萤》《阴岛的渔盐》《羽书》《我还没有见过长城》《黑将军》《说忙》《荠菜花》《几棵大树》以及新诗《秋夜》等。同时,在乡师的这两个暑假,他都在青岛度过,与老舍、洪深、王统照、臧克家等共同创办《避暑录话》,分别创作了《边庄》和《记岛上居屋》。这些著作后来都收录在了他的第一部作品集《羽书》中。在济南工作的这段时间,是吴伯箫文学创作取得质的突破与飞跃的重要时期。

在济南这段时间也是吴伯箫经历人生重大变故的不平凡时期。之所以这样说,原因有二:一是经历了丧母之痛。1935年10月25日,吴伯箫的母亲去世,吴伯箫和母亲有着很深的感情,母亲去世后,他在莱芜住了一个月时间。他在《灯笼》中曾深情回忆:“‘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的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宵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二是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家立业。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1925年,由父母包办,19岁的吴伯箫被迫成亲,但他死活不同意,婚后第三天便辞别家人离开家乡。在青岛山东大学期间,他结识了青岛女子中学高中学生郭静君,并与之相爱,《吴伯箫年谱》记载:“1936年春,郭静君向父亲提出与吴伯箫结婚要求,得到同意。”当年秋天两人在济南青年会结婚,那时吴伯箫在山东省教育厅工作。自此,进入而立之年的吴伯箫才与郭静君结成人生伴侣,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家立业。

走上革命道路的前奏

在济南这段时间,是吴伯箫认识革命、支持革命,为1938年奔赴延安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吴伯箫在乡师期间是中共济南党组织转移到乡师开展活动的时期,1935年中共山东省委遭受严重破坏后,赵健民、林浩、景晓村、高启云等一批省委早期领导人以这里为中心,发展了一大批党的骨干分子,成为抗战爆发后山东党组织的重要力量。吴伯箫在自述中曾写道:“白鹤庄和黄台是济南乡村师范先后校址所在地。那里出来的教师和学生,抗日战争期间大多数都参加了革命队伍。”

虽然吴伯箫没有参加山东党组织的活动,但他以其特殊身份,积极支持革命,为济南乡师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高启云、周星夫、陈熙德在《回忆济南乡师党组织的活动》《坚强的战斗堡垒——中共济南乡师支部》曾回忆:“在‘一二·九’救亡运动中,济南乡师的教员对我们学生是持同情支持态度的。训育主任吴伯箫还在我们学生出的救亡刊物《求生》创刊号上发表文章。同学们被韩复榘勒令回家后,学校还给学生们普遍发过一次联络信,信中写道‘同学们,自你们离开学校之后,济南又刮了几场风,下了几场雪呢!’暗示同学们韩复榘还在济南刮政治风雪。”这些活动表明,这一时期,吴伯箫已经开始认识革命、支持革命,积极寻找党组织,这也算是日后他奔赴延安走上革命道路的前奏吧。

原标题:吴伯箫在济南

值班主任:李欢

责任编辑:卢卫美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