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记者百村行】从“乡村医生”到“家庭医生” 楚道敏的“转型记”

2020-11-01 06:47:43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时伟

责任编辑:高原
【百名记者百村行】记者手记:基层干部必须与群众“打成一片”
【百名记者百村行】记者手记:基层干部必须与群众“打成一片”
【百名记者百村行】从“乡村医生”到“家庭医生” 楚道敏的“转型记”

  楚道敏(右)上门送药。(时伟摄)

  小路蜿蜒,鸟鸣阵阵。47岁的楚道敏一袭白褂,身背药箱,骑着电动车奔波在乡间小路上。

  作为平阴县孔村镇陈屯村卫生室的一名乡村医生,楚道敏承担着陈屯村、刘小村和臧庄村共计3430名百姓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工作。

  77岁的尹燕乐患有多年的慢性胃炎,老伴儿患有严重的冠心病,干不了重活。老两口需要常年用药,每年的药费和治疗费就得一万多元。“以前没钱看病,生了病只能扛着。现在政策好了,楚大夫每个月都上门送药,而且一分钱也不用花。”尹燕乐高兴地说。

  1991年,从平阴卫校毕业的楚道敏回到村里,成了一名“乡村医生”,而诊室就设在自家的一间偏房。由于空间有限,楚道敏每天奔走在去患者家里的路上,最多时一天出诊20多次。从医以来,光自行车就骑坏了8辆。

  这些年,楚道敏既当医生又当护士,虽然辛苦,但他一直坚持着。近年来,随着政府实施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村民的就诊环境得到极大改观。2002年,村里协调出200平方米的房间作为卫生室,合理设置了诊疗室、观察室、输液室、药房等;针灸、血糖检测仪、烤灯等医疗设备齐全,100余种常用药品整齐地摆放在药柜上。

  因病致贫、返贫是脱贫攻坚中难啃的“硬骨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一环。2017年,平阴县依据扶贫部门提供的核实核准的贫困人口信息,优先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对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病患者开展规范管理和健康服务。楚道敏不再“单打独斗”,他与孔村镇卫生院内科主任陈力组成了“家庭医生团队”,让村民们看病更有“医”靠。

  如今,每天早晨7点半,楚道敏都背起药箱给行动不便的村民测血糖、量血压、送药,忙完后再回到卫生室,继续问诊看病。“签约家庭医生后,明显感觉对村民的服务越来越规范。”楚道敏给辖区内村民建立了电子档案,尤其针对慢病患者,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他都了然于心。“辖区内共有贫困人员22户35人,其中高血压18人、II型糖尿病6人、冠心病10人、脑卒中8人……”每一位病人吃什么药、什么时间上门诊疗,他都一清二楚。

  楚道敏说,家庭医生签约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远不止这些。除了定期查体、建立健康档案外,贫困患者在定点医院可享受“三免六减半”政策;针对10种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由医疗机构出具个性化治疗方案,享受免费用药政策等。“随着药品零差价、医保等制度的实施和完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楚道敏欣慰地说。

  从最初的看病“老三样”(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到如今种类繁多的诊疗设备,从在家行医到标准化卫生室,从“乡村医生”到“家庭医生”……环境、设备、身份在变,但医者的仁心永恒不变。“‘转型’意味着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楚道敏一边说,一边背起药箱,向慢病患者胡业莲家的方向走去。

  当好脱贫攻坚的“健康基石”

  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出,来到繁华的都市。然而,在广袤的农村,有一群人始终坚守,为留守的百姓密织起牢不可破的健康防线,他们就是乡村医生。作为基层医疗的守门人,乡村医生虽然普通,但却是健康中国最亮丽的底色。

  在采访中,楚道敏对乡村医生“后继无人”的情况表示担忧。当前,乡村医生仍面临收入低、人才流失严重等情况,导致基层医疗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

  作为健康脱贫工作的主力军之一,乡村医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希望从政府层面探索更加合理的乡村医生培养模式,提高社会地位和工作收入,源源不断地为乡村医生群体输送新鲜血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健康守门人”的作用,真正做到“小病不出村”,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百名记者百村行】从“乡村医生”到“家庭医生” 楚道敏的“转型记”

  扫码看视频

作者:时伟

责任编辑:高原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