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正在体验跳绳课。
在我市南部一大型商场前的广场上,一家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正在组织社区内的儿童体验跳绳课,孩子们伴随着动感的音乐,在辅导老师的带领下一同进行趣味跳绳游戏。家长王云云告诉记者,学校现在在锻炼方面要求严格,跳绳也是需要达标的项目之一,但还是想让孩子多体验一下再报名。
近日,一则“天价跳绳补习班”的新闻上了热搜,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不少家长对这类培训班更多持观望态度,毕竟跳绳是简单易行的健身活动,属于基础运动,“花大价钱让孩子参加一项难度不大的运动,我们这几个家长还是有些顾虑。”王云云的担忧并不只是个例,而且培训机构也对跳绳培训的前景不太看好。
跳绳为何突然受社会关注?
跳绳是一项民间传统体育运动,其历史可以追溯至汉代。到了现代社会,跳绳也很早就进入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从上世纪50年代的“劳卫制”,到70年代的国家青少年锻炼标准、80年代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再到2000年之前的教学大纲和2000年之后的新课标,都能找到跳绳的身影。特别是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实施后,跳绳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昔日冷门的选测项目,一跃成为小学阶段的必测项目。
2014年版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1分钟跳绳”是小学一到六年级的测试内容,一到四年级,跳绳成绩占体育总成绩的20%;五六年级由于50米×8往返跑的加入,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10%的权重。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学年总分由100分的标准分和20分的附加分共同构成,满分为120分。而在小学阶段,能获得20分附加分的高优指标正是1分钟跳绳。以小学一年级学生为例,男女生1分钟跳绳的满分标准分别为109个和117个。在满分的基础上,每多跳2个可获得附加分1分,附加分最多可以加到20分。即如果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能在1分钟内完成超过满分次数40次的跳绳总数,还可以拿到额外的20分。也就是说,跳绳的关注度突然提升和学生的成绩有关,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尽可能“不掉队”,不得不像为了突击语数外单独报班一样去学跳绳。
跳绳培训市场并不火热
记者近日走访了市区内几家健身中心,并未发现跳绳培训的广告,通过搜索软件得知市区南部的一个大型商场前将会进行一次跳绳培训的体验课。记者发现,培训机构会把一些趣味游戏加入到跳绳之中,“学校测试的跳绳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跳绳,我们作为课外辅导,如果光练跳绳,家长们可能觉得学跳绳没有意义,我们把一些其他项目通用的游戏加入进来,孩子们就会玩得很开心。”该培训机构的陈老师告诉记者,他们也是刚开始做跳绳的培训,目前只是邀请学生来体验,还不知道家长能否接受这项培训。
该商场附近的学校较多,培训机构招生并不难,但咨询跳绳的家长并不多。陈老师说:“作为培训机构,拓展业务是好事,但效果如何也不好下定论,毕竟之前没有开展这方面的业务,价格也没有定,现在是作为其他课程的辅助课来推广,下一步会借鉴北京的模式和价格再决定如何做下去。”记者了解到,北京市的跳绳培训价格不菲,有的跳绳培训班一小时收费2000元,比篮球、羽毛球等比较火爆的体育培训高出数倍,“如果是这个价格,那我们肯定不会给孩子报班,跳绳不是集体运动,又不是难度很大的运动,从网上找个教学视频学学,效果应该也不会太差。”王云云和其他几位家长在带孩子体验完了跳绳课后便匆匆离去,并没有决定给孩子报班。
亲子游戏的形式或许更好
首都体育学院一项针对9至10岁小学生体质健康与认知功能影响的实验表明,跳绳在身体机能方面,增强了小学生的心肺功能,在身体素质方面提高了柔韧、协调、耐力、平衡等身体素质。同时,12周的花样跳绳运动对小学生复杂的认知处理速度、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值、学习新联系能力、短时记忆力和注意力都产生非常显著的效果。北京体育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对比常规体育课,经过为期12周的跳绳练习干预的学生在灵敏素质的指标十字象限跳、反复横跨、T实验、六边形跳以及4×10米折返跑成绩显著提升,灵敏素质与耐力素质明显提升。同时在提升课堂整体运动负荷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学生的锻炼刺激更强烈,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心肺功能水平的提升。
不过,跳绳与篮球、足球等大项目相比相对枯燥,趣味性也不如对抗性运动强。那么报班学跳绳提高成绩,这钱花得值吗?对此,中国体能协会副会长韩春远认为,如果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完全没有必要。“为了考试而去报班,我觉得没有多大的实质性意义。对于整个小学阶段,12岁以下的孩子,对他们来说跳绳、篮球、足球等,并不是把它当成一个运动项目来看,而是把它当成孩子运动玩具的一个载体,让孩子动起来就可以了。我们通过这些运动项目培养孩子对运动的兴趣,更多的是以游戏的形式,要是在家里面进行亲子性的游戏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