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先锋 | 73岁义务普法员的别样人生 白胡子老人“说法”

2020-11-22 07:10:52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王飞 张群 张宪政

责任编辑:颜甲

  人物速写:贾云龙,73岁,义务普法员。已是古稀之年的贾云龙留着长长的白胡子,他个头不高,外貌极具辨识度。从事了大半辈子法律工作,贾云龙依然没有休息的想法,他说普法这条路他会一直走下去。

融媒·先锋

  在济阳区济北街道,一提“白胡子老人”,这里的居民会说:“是街道上那位普法员吧?”这位留着长长白胡子的老人名叫贾云龙,除了外表的超高辨识度,让居民们记住他的,还是他坚持义务普法、调解矛盾的事迹。

  “这么大年纪了,在家安心养老不好吗?”家人和朋友没少劝说贾云龙,可他却说:“还有一大堆事需要我去处理呢。”退休后,贾云龙一直坚持继续普法,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化解矛盾纠纷,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家人嫌家里人来人往烦得很,他索性把工作室从历城区搬到了济阳区。

  调解“刚柔并济”

  贾云龙今年73岁,退休之前就一直从事法律工作。别看贾老个头不高、头发花白,说起法律来声音铿锵有力,字字掷地有声。

  处理民事纠纷,贾云龙有自己的经验:调解有亲属和朋友关系的纠纷要动之以情,调解无理取闹的事件要态度强势。

  “感谢老大哥这几天为我操心受累,我已向法院递交了撤诉申请,与儿子达成和解了。”“任何时候你们父子之间都有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咱想问题、办事情不能钻死牛角尖儿,心胸要宽一些。”

融媒·先锋

  这是济北街道菅家社区曹某与贾云龙的一段对话。原来,去年村里拆迁,曹某跟儿子因补偿款分割产生了矛盾,父子俩一度要闹上法庭。贾云龙主动与杨窑村干部取得联系,在详细了解曹某父子的脾气性格、家庭情况和社会关系后,将两人分别约到济北街道面谈。听完曹某的自述后,贾云龙意识到这个人虽然脾气大,但是讲理,只要从情入手、把理讲通就能做通工作。贾云龙从亲情入手,再将父子关系闹僵的后果讲给曹某听。一番话下来,曹某改变了原来的想法,表示回去与儿子和解。

  对于欠账不还、拒不履行诺言的行为,贾云龙也有自己的处理方法。每当有弱势群体上门求助,他总会跟着到现场调解。“说清楚!什么时候还?分几次还!”面对过错方的狡辩,贾云龙坚持原则、态度强硬,句句话话说得对方哑口无言,直至兑现承诺。

  关注农民工群体的“热心肠”

  “是贾老吗?我市市中区党家庄的人,我想咨询一下关于工伤索赔的问题……”采访期间,一位张姓农民工打来电话。张某在今年6月份因工摔伤腿,与用工方因赔偿问题产生纠纷。张某欲起诉用工方,但无奈自己不懂法律。“听别人说济阳区有位白胡子老人姓贾,懂法而且热心肠,我打听到您的电话,您能帮我想想办法吗?”电话那头,张某焦急又无助。

融媒·先锋

  “你先别着急。你先去你们村委开个证明信,再去镇上盖章,去司法局申请法律援助。咱们国家现在对你们这个群体有专门的援助渠道,这期间再有什么问题你再找我。”贾云龙耐心劝导张某,并在一个大本子上记下了他的具体问题和联系方式。

  一位满脸愁云的中年男子推门而入:“贾老,我们农民工挣个钱不容易啊!你说这事可怎么办?”原来,陈某一年前醉酒后弄丢了工资欠条,后来用工方不认账,陈某的十万余元至今没能要回来。贾云龙起身给他倒了一杯水,安抚他别着急,仔细询问其中细节、找寻突破点,然后给出自己的建议。

  汽车站现身“说法”

  贾云龙的桌子上,堆积着厚厚的法律书籍,很多已经都翻得卷边泛黄,崭新的只有一本《新民法典》。这是贾云龙前不久买回的,每翻一页,贾云龙都读得格外仔细。“自己先得学懂,才能知道如何帮助别人。”贾云龙说,普通百姓生活中多发的邻里纠纷、婚姻家庭、债权关系等问题法典里统统囊括了,所以他每天再忙也要抽出一个小时来学习。

融媒·先锋

  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贾云龙,老百姓的很多纠纷时因为不学法、不懂法造成的,改变这一现状只有从源头上做起,那就是通过法制宣传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识。每逢节假日,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这位白胡子老人都会带着自制的宣传页去长途汽车站给大家“说法”,说如何正确签订劳动合同、如何依法维护权益。

作者: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王飞 张群 张宪政

责任编辑:颜甲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