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分秒变化在身旁——听济南市民说说“十三五”时期身边民生事

2020-11-23 06:49:35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李小梦 冯经伟 张龙 张群 时晔然 郝倩

责任编辑:尹昂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实现全面小康,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初心使命。“十三五”时期,我国保民生、惠民生,各项民生事业不断繁荣发展,各项民生指标不断改善。

  在济南,这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更是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满的五年,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一词的外延不断丰富扩展,不仅解决百姓吃饱穿暖等基本问题,还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分秒变化在身旁,点滴感受在心间,这五年身边都发生了哪些令人欣喜、温暖的变化,听听他们怎么说。

  “身边志愿者越来越多,志愿服务成为生活一部分。”

  家住槐荫区张庄路街道明星小区的刘跃,是槐荫区西堡小学一名退休教师,也是槐荫区“一小时公益”志愿服务组织的一名普通志愿者,他带着一把修脚刀,义务为老人修脚10多年,是远近闻名的“公益达人”。这些年,他跑遍全市30多家老年公寓、敬老院,今年已经68岁的他,被许多九旬老人亲切地称为“小伙子”。

  “最初,我给老姨修脚,就是为了尽做孩子的孝心。后来老姨去世了,我心里总是空落落的,感觉没了依靠,总想为这份孝心找个‘家’,就开始去老年公寓给老人修脚。”刘跃这一干就是10多年。最开始给老人修脚是想帮老人减轻一点痛苦,慢慢地在修脚中,他收获了很多爱和感动。

  “只要我能看得见,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刘跃说,让他更为感动的是,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了服务老人的队伍中,成为了他的“好伙伴”。今年上高二的外甥女也成为了一名志愿者,经常跟刘跃一起去敬老院,给老人演演节目,捶背按摩。从十几岁的“娃娃”们,到和他年龄相仿的“老伙计们”,他所在的“一小时公益”志愿服务队也在不停地壮大。“‘十三五’时期国家民生保障力度加大,群众生活好了,就会想着为社会作点贡献,身边志愿者越来越多,志愿服务已经成了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想着为公益贡献一份力量,我们身边肯定会有更多的正能量!”刘跃说。

  “垃圾分类成了俺们农村的‘新时尚’。”

  说起“时尚”,很多人往往想到的是大城市、年轻人,而在平阴县孝直镇,这里的“新时尚”不仅在农村,引领这时尚的还是一些老农户。

  一大早,孝直镇驻地社区72岁的裴现英拿着几个空啤酒瓶子,来到社区街头设立的智能垃圾收集箱前,熟练地将瓶子从一边放进去,又从另一边的积分兑换机中取出一袋子崭新的洗衣粉。旁边的群众看着老太太的一举一动,伸出了大拇指。

  裴现英投放瓶子的这种智能垃圾收集系统设有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厨余垃圾收集箱和积分兑换机。她把瓶子按规定投放后,系统进行自动识别,计算出瓶子的积分,再用手中的磁卡在积分兑换机上刷一下,就能兑出自己想要的物品。“以前兑过两袋盐,一袋盐用50分,一袋洗衣粉是200分。”对于各种兑换物品所需的分值,裴现英已掌握得很熟。“服务人员很热情,再说分类也不难学。在家里分好,用方便袋提下来,衣服放在织物里,方便袋放另一边。”裴现英说。

  裴现英从原来的大兴村搬入社区,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老人本来就是爱整洁的人,家里拾掇得很讲究。以前,她都是将不能用的东西拿到楼下车库里攒着,多了再一次处理,很麻烦,也占地方。现在,老人下楼时就顺便把垃圾捎带下来投放,不仅方便,还得到了实惠。”村干部杨秀兰说。

  “十三五”时期,平阴县的美丽乡村建设突飞猛进,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居住环境都有了质的飞跃。改变的不仅仅是环境,还有村民的意识。为响应国家垃圾分类的号召,孝直镇安装了智能垃圾收集箱,为鼓励群众做好垃圾分类,他们实行了积分制,为每户群众发放了积分兑换卡,年轻的居民还可以利用手机扫码兑换。镇相关部门、办事处及物业公司还积极组织业务人员深入社区和村里,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示范引导群众学会分类,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垃圾分类实施以来,群众参与率很高,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改变了以往垃圾随手扔的老毛病,不仅提升了社区环境,也提高了群众素质,还促进了‘出彩家庭’创建活动的开展。”孝直办事处书记李培刚说。

  “社区的事儿有人管了,居民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

  近年来,济阳区济阳街道银山社区开展了“文明楼道”创建活动,虽然部分楼道变得越来越整洁,但在社区其他楼道内还存在着很多群众反映强烈、多年未能解决的问题,如楼道防水失效、楼道内墙壁发霉脏污、小区内部路面破损、小区内缺少充电桩导致的飞线充电等。

  为了解决辖区老旧小区内这一系列问题,银山社区决定在社区内众筹“文明公益金”,通过众筹众治的方法,让共驻共建凝心聚力赢民心,让社区居民树立主人翁意识。

  起初,涉及到钱的问题,每个人都很敏感,社区书记给各位楼道长讲了“文明公益金”众筹众治的理念,并告诉大家,这种众筹模式,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大家一起出钱出力出点子,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好,一起来共建共享。会后,网格员、楼道长们立即行动,筹集过程出乎意料地迅速。

  楼道长李清春告诉记者:“我们楼道的居民都挺支持的,这是我们自己家门口的事,花小钱,办大事,这个‘文明公益金’,我们举双手欢迎。我们用筹集的文明公益金,将社区的韩家小区破损多年、积水严重的道路修缮完好,将老旧小区的墙面和防水进行了重新粉刷和制作,还规划建设了电动车充电桩,解决了一系列群众反映强烈、多年未解决的问题,群众都拍手叫好。”李清春说。

  张女士作为韩家小区的居民和社区网格员,亲眼见证了银山社区共驻共建单位和社区居民齐心协力,众筹众治,建立“文明公益金”,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小区旧貌换新颜的全过程。“我们这是老小区,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现在有了‘文明公益金’,墙也刷了,路也修了,小区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的幸福感也越来越高!小区环境大家都参与,这样我们主人翁的意识就越来越强。”家住韩家小区的张女士高兴地说。

  “只要踏实肯干,绿水青山能变成金山银山。”

  初冬时节,寒意渐浓。章丘区相公庄街道十九郎村村南的鸣羊山却生机盎然。山顶上马达轰鸣,收割机在地里撒开了欢,成堆的地瓜破土而出,村民们拿着麻袋在后面拾,一派热闹景象,山脚下百亩“红富士”涨红了“脸蛋”。

  看着丰收的场景,今年65岁的村支部书记牛刚祺眼含着泪花。“7年了,终于看到了回报。”他说。十九郎村过去有座大型石料厂,每年村里能拿到70多万元的分红,日子过得挺“安稳”。2012年,区里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关停了石料厂,让村里一下“断了奶”。第二年,老书记卸任,牛刚祺被选为村支部书记。摆在他面前的是今后村里靠啥吃饭的问题。

  他看着村南鸣羊山常年荒芜,大量土地闲置,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再一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有种植苹果的传统,出产的苹果曾经远销东南亚,为何不重操旧业,发展林果业呢?为此,牛刚祺和班子成员在外出考察、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种植各类果树、建设“花果山”的设想。

  说干就干。2013年10月筹划成立了十九郎鸣羊山林果专业合作社;2014年3月,开始对鸣羊山挖土动工。夏天,酷热难耐,强烈的紫外线早已透过衬衣把村民皮肤晒得黝黑,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终于整理出土地200余亩,把大山变成了梯田。在市农科院的帮助下,他们引进了“红富士”“维纳斯黄金”等多种苹果树苗,还种植了梨、桃、杏等共计150余亩。经过5年精心管理,今年进入盛果期,园内硕果累累,鸣羊山变成名副其实的花果山。

  如今,山脚下的水果冷库里还储藏着几万斤苹果、桃子和梨,可牛刚祺并不着急,他们的苹果早已被预订一空,卖到了5元一斤,专供章丘大型连锁大超市。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超过70万元。村民在山上打工,每月还能领到2000多元的工资。

  有钱了,牛刚祺没着急分红,他最牵挂的还是村里的老百姓。村里花10万元打了一眼深水井,给7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生活补助,每人每年240元,解决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困难。又积极争取上级政策,筹资建起了新卫生室,投资200余万元,将村内大街小巷全部硬化,修建了环村公路,建起了文化大院和5处文体广场。“只要踏实肯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家家户户用燃气,条条道路都平坦,日子美滋滋。”

  “嗞……嗒”“通了!通了!太好了!”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先行区孙耿街道朱家村村民王大爷打着了家中新安装的煤气灶:“这下好了,做饭方便多了,冬天还可以用来取暖,真的是方便、安全又干净!”

  2019年以来,孙耿街道把“气代煤”工程作为重点民生项目全力推进,让百姓洁净、安全、温暖过冬。截至2020年11月15日,一期、二期“气代煤”改造工程全部完工,61个村11204户村民完成改造并通气点火,村民们以往烟熏火燎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

  “水泥路都修到了家门口,以后阴天下雨天再也不用担心出不去门,踩一脚泥了”。西盐村刘大爷笑着说道。17日,随着最后一车商砼打完,西盐村最后一条街巷路铺设完工。

  近两年,孙耿街道辖区71村,除去7个拆迁村和2个社区,剩余62个村全部开展了街巷硬化提升工程。截至目前,60个村已完工,其余2村工程也接近尾声。街巷硬化全域覆盖,彻底为群众出行创造了便利,也打通了“民心路”。

  民生工程是改善民生、赢得民心、凝聚民力的惠民工程。“十三五”期间,孙耿街道不断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工作,不等不靠,统筹推进,重点解决群众吃水难、住房难、出行难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难题,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惠民工程的实施,真正温暖群众的心怀,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如今谁要不讲卫生、不讲整洁、不讲文明,都觉得丢脸。”

  “贫穷—不讲卫生—疾病—贫穷,这是一个可怕的循环链条,稳定脱贫必须从改变一种行为习惯开始。”近些年,在商河县龙桑寺镇,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十三五”以来,农业农村部联合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集中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以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参与、集中整治。龙桑寺镇为着力提升建档立卡贫困户卫生状况和生活习惯,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冲刺“最后一公里”,补齐贫困户环境卫生这块短板,切实提升全镇人居环境质量。

  村里挑头干,帮包干部督促干,贫困户跟着干。“我们村的帮扶责任人每周都来,帮我们一起打扫。清洁卫生死角、擦桌椅、清垃圾、扫院子。现在贫困户家里都养成了健康向上的生活观念,谁要不讲卫生、不讲整洁、不讲文明,都觉得丢脸。”龙桑寺镇后翟村支部书记翟尚告诉记者,通过城管办推进、帮包人督导,村级带动,现在村里贫困群众家居环境焕然一新,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大妈’也能直播带货,村房子成了‘网红’,脱贫还得靠产业。”

  今年,南部山区很多旅游、农业产业成了“网红”:西营街道黄鹿泉村的“山景小镇”田园综合体、柳埠街道的柏树崖民宿、金刚纂村的无公害农产品……自然而然成为“网红”的背后,是南部山区顺应自身生态发展大局,抓住“生态+”赋能旅游和农业的用心探索和扎实实践。

  在今年“十一”假期,无论是柳埠街道的柏树崖民宿,还是西营街道的七舍、廓庐民宿,都提前一个月就已“一房难求”,入住民宿的游客晚上宿于深山之中,白天则能在附近“配套”景区游玩。生态+旅游、生态+农业“接二连三”的特色产业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群众增收共赢。“村子里原来的普通民房摇身一变成了‘网红’,游客来了,咱村子发展的路就打开了啊。”柏树崖村民刘建国欣喜地说。

  在做优做强产业、实现高质量脱贫的同时,南部山区还顺应全国消费扶贫的趋势,贯彻落实全市消费扶贫方案,围绕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长远发展,利用电商和网络直播平台,着力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

  “喝着泉水长大的南山大樱桃成熟啦,欢迎大家来南山游览、采摘、品尝,欢迎大家!”今年5月16日,在柳埠街道王家峪村,南部山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文东河走进樱桃种植园,捧着一盘红彤彤的大樱桃,为南部山区大樱桃“代言”。两个月后,7月21日,南部山区“泉水鲜桃”直播采摘节活动在仲宫泉泸万亩有机桃种植基地启幕。活动现场农户直播带货,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到场围观。“俺娘居然也会直播带货了!”柳埠街道居民王家阳在手机上看到母亲上了直播,惊喜地说。

  通过“线下基地采摘+网络直播带货”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南部山区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并借此机遇推动贫困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打通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推动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融入全国大市场。

作者:李小梦 冯经伟 张龙 张群 时晔然 郝倩

责任编辑:尹昂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