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区纬北路街道茂新街社区残疾人就业工作坊。
创新,让济南残疾人事业发展跑出“加速度”。在昨日举行的全市残疾人培训就业现场推进会上,市残联加快流程再造,创新推出的“闭环式”精准服务机制首次亮相。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千方百计稳定残疾人就业,助力残疾人实现脱贫奔康?济南在经过了半年的探索后,打造了通过系统化整合培训就业供求资源,推动残疾人培训就业供求关系良性循环的“济南样板”,实现了残疾人培训就业数量、质量“双提升”和服务满意度、就业增收“双赢”。
“大数据”做支撑
努力实现“无障碍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依靠就业获得收入是劳动者个人和家庭基本生活保障和改善的主要来源,对于残疾人来说更是如此。一直以来,对于残疾人培训就业面临着衔接不畅、对接不精准、参与主动性不强等问题。特别是今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残疾人培训就业面临着更大压力。如何通过流程再造,改善这一状况,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亟需突破解决的课题。
市残联工作人员介绍,“闭环式”服务机制是将残疾人培训就业需求、培训机构、用人单位通过“大数据”,系统整合碎片资源,实现培训就业资源循环利用,建立一个有需求、有措施、有落实、有监督的长效“闭环式”运行模式。创建这一机制,首先要建立三个“数据库”,即“残疾人培训就业需求”数据库、“残疾人培训机构”数据库、“用人单位用工需求”数据库,确保残疾人、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及各级残联可在系统内清晰查询培训就业供求各项数据。与此同时,还要确保各平台数据更新及时,实现系统内外信息的“双向循环”。这一机制的创建,不仅有效遏制以往存在的只培训不就业的“培训专业户”现象,同时还保障培训、就业供求“同频共振”,实现“需求一个,培训一个;就业一个,稳定一个”的目标,推进新时期残疾人培训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
“十步工作法”
确保服务质量“不打折”
创建残疾人培训就业“闭环式”精准服务机制是一项创新性、探索式的工作,为了在实践中持续完善、持续推进这一机制,市残联立足实际、大胆创新提炼了“十步工作法”,让整个工作形成“闭环”,确保服务质量“不打折”。
“闭环式”精准服务成效初显
残疾人就业率实现“逆势飘红”
“闭环式”服务坚持以人定训和以人荐岗,根据残疾人培训就业需求举办培训班或推荐就业岗位,尊重残疾人培训就业意愿,充分满足残疾人培训就业“个性化”需求。同时,通过邀请用人单位参与培训,传授技能、讲解岗情,消除了残疾人对就业岗位的陌生感,保障残疾人“安心”就业,提高了残疾人就业稳定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任务目标,今年,市残联、市民政局等5部门还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对自主创业残疾人给予一次性扶持资金由3000元提高至5000元,残疾人个体工商户每年按缴纳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最低基数的60%给予补贴等,这些政策的实施让残疾人就业再也没有“后顾之忧”。此外,“闭环式”精准服务对残疾人不再“一培了之”“一荐了之”,实行培训就业跟踪服务,随时“回应”服务需求,实现了需求与服务无缝对接,大大增加了残疾人就业的稳定性。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今年已累计举办培训班142期,培训残疾人3262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200人次;实现残疾人新增就业2283人,比去年同期增加680人;培训后就业率达70%,比去年培训后就业率提高了25个百分点。近期关于“闭环式”精准服务机制所作的200人次受训就业残疾人调查显示,大家对这一机制的满意率达100%。
“工作能否走在前列,关键在于‘创新’。”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孙君涛介绍,今年市残联共推出32项创新工作项目,残疾人培训就业“闭环式”精准服务机制是其中一项。“这个创新项目有针对性地克服了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效解决了培训就业常年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推进残疾人培训就业工作发展蹚出了一条新路子。”孙君涛表示,培训就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政策扶持是推动残疾人培训就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把残疾人培训就业纳入全市培训就业工作大盘子,充分发挥人力保障部门资源优势。“残疾人培训就业‘闭环式’精准服务机制,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循环系统,实现了‘需求—培训—就业’一体化‘闭环’运行,少了哪一环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旦系统有序运转后,将逐步形成残疾人培训就业资源的‘虹吸效应’,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孙君涛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