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伟蓝图鼓舞人心。冬日的泉城大地,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热潮持续升温。联系实际思考,许多“济南实践”与五中全会精神契合相通。开启新奋斗,让我们以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善于攻坚克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展现“济南作为”、创造“济南奇迹”。
契合相通之一:全面深化改革 用好“关键一招”破解发展难题
济南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打造“南山北水”格局下的“生态济南”。(本报记者吕传泉摄)
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改革面临新的任务。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近年来,济南探索推出一批具有济南特色的改革措施。“在泉城·全办成”品牌全国叫响,“一次办成”“拿地即开工”等改革举措落地实施,审批事项可网办率达到100%,济南被评为2020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
一系列改革举措让广大市民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毕业生落户“零门槛”;发布全国首个“人才有价”评估平台,制定了全国首个人力资本产业发展规划;全市统筹规划、土地、财政、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全力支持新兴研发机构,开展“亩产效益”评价,实施工业标准地改革,在全省率先开展用能权交易试点,逐步建立起“要素跟着项目走”的新机制。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改革释放出的发展活力源源不断。济南综合保税区、章锦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制度创新作用显著发挥,济南签证中心建成启用,领事机构实现零的突破……今年,济南结合实际安排部署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攻坚行动、营商环境优化攻坚行动等12项改革攻坚行动,逐一明确了推进落实的时间表、路线图以及量化指标。同时围绕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15个重点领域,细化分解了125条具体改革任务,涉及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提升行政效能等诸多改革发展的关键点、突破口,每一条都明确了责任领导、牵头单位和工作要求,走出了一条有济南特色的改革新路。
深入贯彻落实五中全会战略部署,济南将继续强化改革创新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使各项改革朝着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发力,使各项改革更好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契合相通之二:提高文化软实力 建设“山水圣人”中华文化高地
济南时报 黄中明 摄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五中全会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几千年的文化传承,造就了济南深厚的城市积淀。国际泉水文化景观城市联盟会议、山东文博会、全国非遗曲艺周等一系列高端会议活动相继举行;济南被确定为中国非遗博览会永久举办城市;中华“二安”诗词大会广受关注,以“二安”的名义追溯泉城文脉,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济南自古是诗城”的浪漫与厚重……大力实施先进文化引领、文化特色树立、文化符号增强、文化设施建设、文明程度提升、文旅融合发展工程,济南全面提高文化软实力。
当下的济南,文旅产业聚集发展,新兴产业潜力十足。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406家;中国新媒体发展年会永久落户济南,今日头条等20余家知名新媒体企业落户济南;数字出版、创意设计、动漫影视等一批高附加值文化服务行业迅速崛起,文化服务业出口位居全省第一,涌现出一批大型文化服务类企业……
当城市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济南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文化济南”品牌深入人心。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提出,以打造“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龙头城市为抓手,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泉城特色文化,积极做好“东亚文化之都”城市创建工作,使黄河文化、齐鲁文化、泉水文化等文化标识更加鲜明,把济南建设成为全国非遗展会基地、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高地、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重要门户。
契合相通之三:推动绿色发展 打造“南山北水”格局下的“生态济南”
济南日报 吕传泉 摄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济南的生态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山、泉、湖、河、城融为一体、浑然天成,这样的城市风貌全国独有、世界少有。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济南以铁腕手段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坚定不移治“山”、治“水”、治“霾”、治“乱”,努力把城市建设成天蓝、地绿、水清、泉涌的生态家园。如今的泉城如诗如画,大明湖、雪野湖、黄河湿地、济西湿地、华山湿地等遥相辉映;蓝天保卫战三年计划强势推进,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常态;乱挖、乱采、乱占、乱建等突出问题深度治理,实现了还绿于民、还空间于民。在2019国际花园城市竞赛中,济南从全球100多个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获最高奖项金奖,同时获得环境保护与绿色经济唯一单项奖。
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会议描绘了“生态济南”的样子:形成“融河拥山”大都市发展框架和“山泉湖河城”全要素统筹协调的城市空间格局……未来,“生态济南”将给市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到2025年,建成区绿地率超过3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3.5平方米,黄河生态示范带基本建成,“南山北水多廊多点”生态格局全面塑成;到2035年,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建立,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
契合相通之四:高水平对外开放 主动融入服务国家开放大局
济南时报 王锋 摄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经验。五中全会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要求山东主动融入国家开放大局,提高开放水平,扩大高质量招商引资,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作为山东省省会,济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主动服务国家开放大局,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面对疫情影响的不利因素,今年上半年,济南市外贸进出口总值684.6亿元人民币,实现逆势上扬,进出口、进口增速均列全省首位。与此同时,通过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实现4倍增长;跨境电商综试区首单网购保税1210模式测试顺利完成,全市外贸进出口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
越开放越发展,越发展越包容。当下的济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开放、更有融合度。11月5日至1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济南交易分团参会成交取得优异成绩,在加快进博会采购项目落地、深化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共享发展机遇上取得丰硕成果。开放的济南,也让世界更加亲近她、喜爱她。近期,第四届世界生命科技大会暨第七届树兰医学奖颁奖大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际论坛、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交流大会暨2020中德(欧)中小企业合作交流大会、第二届世界中医药互联网产业大会等众多国际级高端峰会论坛频频“抢滩登陆”济南,折射出这座活力之城、希望之城已经成为高端人才、企业商家一致看好的发展热土。
今年8月28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动员大会,明确提出要在开放合作中不断提升济南的竞争力、影响力、辐射力。前不久出台的《关于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实施意见》,推出9个部分37条措施助推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大进口支持力度、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全力打造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打造交通物流开放大通道等一系列开放务实之举振奋人心。
契合相通之五: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入选“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济南时报 王锋 摄
五中全会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济南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顺利实现,绝对贫困全面消除;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保持在2.1%左右的低水平,社会保障覆盖面和保障水平逐年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7%,基础教育“零择校”“零择班”经验在全国推广;全市卫生机构数量达到7487个,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山东和济南合作共建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未来将打造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医学科学和医疗健康产业高地……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陆续推进实施,济南成功入围“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一张国家的发展蓝图,对接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济南明确提出,继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比如,发展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开工建设中小学、幼儿园130所;实现更高质量的社会保障,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年580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740元和494元;提供更有温度的医养健康服务,积极争创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
契合相通之六:筑牢安全屏障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五中全会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近年来,济南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社会治理富有成效。基层党建全面加强,社区服务功能稳步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完善,推出个人诚信“泉诚分”,全国首个衔接审批制度改革的信用监管系统建成,全国文明城市测评连续保持同类城市首位。法治济南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效果明显,10年以上信访积案全部清零。安全生产监管全面发力,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军地军民关系和谐交融,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济南落地生根,乘势而上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贡献济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