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用地难如何破题?保障实体经济用地、提高审批效率 济南打出“标准地”+“简政放权”组合拳

2020-12-18 06:03:35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张晓园

责任编辑:张章

  土地是发展之基,是企业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然而土地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如何从土地供给端发力,倒逼经济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何保障企业项目落地,使企业降低用地成本?如何提高审批效率……针对这些企业关心的问题,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专职副总督察申玉德一一进行了解答。

  工业用地供应占比近半明年计划供应1.5万亩

  据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重点围绕工业强市战略,做好用地保障,精准配置,确保有限的土地指标向实体经济倾斜。

  申玉德介绍,截至今年12月15日,全市共出让土地495宗,出让面积2.9万亩。其中工业用地190宗,面积1.26万亩,占全年出让土地总量43%以上。“我们要确保每年工业用地供应占土地出让总量的比例保持在30%以上,明年计划供应工业用地1.5万亩。”申玉德说。

  除了土地指标的倾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审批方面也进行了改革,经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议,市政府下放了部分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审批权限。据介绍,该局将国有建设用地(工业)出让审批、国有建设用地(工业)租赁审批属于市政府的土地供应审批权限下放到历城区、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长清区政府实施,提高了审批效率。探索“标准地”供应改革降低交易成本

  新时报记者获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了“标准地”供应改革,推动“标准地”招商,企业拿地后要按标准建设、投资、达产,引导企业高效用地。

  据介绍,济南在高新区、先行区、莱芜区规划的国际招商产业园内实施“标准地”招商,逐步在全市各级工业园区内推广工业项目“标准地”供地。

  截至12月15日,全市推行工业标准地出让91宗,总面积7551亩。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新优势、优化营商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础,大大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推动实体经济顺利发展

  最近几年,用地成本有上涨趋势。如何降低企业用地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申玉德介绍,济南创新开展标准厂房用地、新型产业用地供应,企业自持一部分,分割销售一部分,用于上下游产业链上的配套企业,保障中小企业项目落地。

  去年,由山东华凌电缆联合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以及省科学院、济南轨道交通集团等机构和企业联手打造的中白新材料产业园,是我省第一个新型产业用地示范园区,企业占地不用、土地低效利用等现象在这里不复存在。

  中白新材料产业园总经理李贲介绍,中白新材料产业园是以四层到五层的立体厂房为主,提高建筑密度、增加容积率,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类似于工业综合体的一个概念,允许有一半自持,一半可售,围绕着厂区的配套服务,功能更齐全。这些企业主买了中白新材料产业园的标准厂房,可以心无旁骛地做主业、做生产,安保、物流、机电加工等服务功能,园区有专门的七大中心来承载。未来整个园区能容纳60家大型的生产型企业入驻,主要有新材料、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智能装备等企业,让很多的企业主不用再自己去找地、拿地、报批手续、建设,节省了时间,也节约了土地。

  今年以来,全市已处置供而未用的工业用地124宗、8500亩,其中采取督促动工开发方式处置的109宗、6800亩;采取收回之后重新组织开发利用方式处置的15宗、1700亩。

  成立联合督导组向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亮剑

  “我们对2009年以来批而未供土地和涉嫌闲置土地进行全面清查,查清土地现状、形成原因和存在的问题。”申玉德告诉记者,对纳入重点保障的项目用地,以实际项目配置计划指标;对未纳入重点保障的项目用地,以各区县当年处置存量土地规模作为核定指标的依据。

  对于需要各责任主体之间协同配合的事项,及时召开协调推进会,研究解决对策,明确责任分工,跟踪调度进展,强力推进落实,形成了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市纪委监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成立联合督导组,采取日常监督和集中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坚持“靶向”监督、精准发力,对进展缓慢、落实不力的责任主体及时约谈提醒,有力促进了工作落实。

  今年以来,已完成批而未供土地处置29037.78 亩,完成闲置土地处置7669.57亩,提前超额完成了省里下达的任务。

作者:张晓园

责任编辑:张章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