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济南市委关于制定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吹响了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冲锋号。规划《建议》全文31000多字擘画了宏伟的未来蓝图,提出了远大的发展目标,描绘了新时代新济南的美好前景。
新目标指引未来,新蓝图催人奋进。“十四五”时期,围绕全面展现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的美好前景,规划《建议》提出了“七个新跨越”;围绕如何加快推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规划《建议》提出了“十个新突破”。“七个新跨越”,立足于新发展阶段济南的方位特征,系统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使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的目标更加具体、内涵更加丰富、标准更加清晰。“十个新突破”,是落实中央“十四五”规划重要部署和省委“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的具体安排,是济南厚植基础优势、补齐短板弱项的系统谋划,也是济南增强发展后劲、释放发展活力的重大举措。
“七个新跨越”“十个新突破”,是济南“十四五”时期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关键抓手,也是济南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显著标志。读深读透、准确把握这“七个新跨越”“十个新突破”,可以对未来发展之路一目了然,有助于广大干部群众锚定航向、明晰路径,干事创业、奋斗进取,对于提振发展信心、更好地凝聚起推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强大合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新跨越之一 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
规划《建议》提出: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领跑全省,经济总量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实现位次前移,省会城市首位度明显提升,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成为黄河流域核心增长极。
强省会首先要有强的综合实力。近年来,济南抢抓机遇、拼搏进取,经济发展持续在全省处于领跑地位,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始终走在前列。特别是今年面对疫情冲击,我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展现了发展的底蕴与厚度。前三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248.4亿元,位居全国20强,增长3.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4个、1.2个百分点。2020年正在冲刺收官,济南极有希望迈入GDP万亿俱乐部。对济南来说,这是新突破,更是新起点。迅速“长高变大”的济南,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膨胀、经济体量的增长,更是产业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持续提升。未来五年,济南深化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发展的质量和速度继续提升。唯有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方能真正让省会“强”起来,真正成为黄河流域的核心增长极。
新跨越之二 发展质量实现新跨越
规划《建议》提出: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新的突破,工业强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明显提升,“四新”经济占全部经济总量比重超过40%,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70%,初步建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对标高质量发展,济南近年来在加速动能转换中跃升能级、扬起龙头。这座城市以高起点的定位谋划发展,以高精尖的突破带动发展,以高速度的推进加快发展,以高水准的开放引领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高度与广度、深度与速度迈上了新的台阶。这座城市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制定出台“工业强市19条”,聚焦重点产业推行“链长制”,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全市独角兽企业达到4家。这座城市坚持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积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综合创新水平指数连续两年居全省第1位,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2.6%。未来,济南将继续锚定高质量发展航向不动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为实现发展“弯道超车”提供坚实支撑。
新跨越之三 改革创新实现新跨越
规划《建议》提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的突破,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更加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各方面创新创造热情得到充分发挥。
济南,是一座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改革之城。今年以来,12项攻坚行动强势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在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中第一个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在省内率先实现企业开办“全城通办”,荣获2020“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深化“一次办成”改革,前三季度新登记市场主体22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9.4万户,增长27.3%;强力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开发区内设机构数量压减51.4%。越改革越发展。未来五年,济南将继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持续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改革支撑、动力源泉。
新跨越之四 对外开放实现新跨越
规划《建议》提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地位进一步凸显,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内外兼顾、陆海联动、东西互济、多向并进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自古以来,济南就是一座领风气之先的开放之城。今年以来,济南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认真落实稳外贸稳外资24条等措施,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推出330项改革措施;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引进市外投资1800亿元,增长20%;柬埔寨总领馆落地济南,领事机构实现零的突破;新开通国际货运航线10条,欧亚班列开行数量居全省第1位。越开放越发展。未来五年,随着深度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济南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开放传统,形成内外兼顾、陆海联动、东西互济、多向并进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的质量、水平、档次提升到新的高度。
新跨越之五 城市品质实现新跨越
规划《建议》提出:城市功能布局更加优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城市更新取得显著成效,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公园数量达到1000个以上,泉城特色风貌更加彰显,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城市吸引力显著增强。
城市品质提升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足“绣花”功夫、做好精细文章。这座城市以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城市环境,连续三年位列28个省会、副省级城市年度测评第1名,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未来五年,济南将坚持“工笔技法”理念推进城市治理,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努力打造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生活品质之城。
新跨越之六 治理效能实现新跨越
规划《建议》提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的高效执行体系基本形成,政府运转更加便民务实高效,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长效机制更加完善,城市安全、城市韧性显著增强,平安济南、法治济南、诚信济南建设深入推进,以党建为引领的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地方法规制度更加完善,广泛多层制度化协商民主深入推进。
治理效能事关城市稳定发展大局。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资源下沉,完善基层网格化治理,整合优化网格1.6万多个。制定落实社区治理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城市社区“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覆盖率达93%。我市被评为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创建示范市。未来,我市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此外,还将完善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加强政法基层基础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新跨越之七 民生保障实现新跨越
规划《建议》提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基本形成,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人均预期寿命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十三五”期间,我市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民生答卷”——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1006个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21.13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33.9万黄河滩区居民圆了安居梦,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加快发展,入选“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未来,围绕改善和保障民生,我市将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稳步提升最低工资标准,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此外,还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充分就业,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未来,我们的大济南将成为儿童友好型城市、青年友好型城市、老年友好型城市,随时随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和进步!
新突破之一 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
规划《建议》提出:全球高端创新资源要素加快集聚,“人才特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技术创新和转移转化体系更加高效,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群初步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达到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5000家,科技创新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处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时期的济南,必然需要科学创新的强劲动力作支撑。近年来,济南积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综合创新水平指数连续两年居全省第1位,一批创新平台载体加快推进,海外引才认定数、“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指数”均居全省第1位,使济南成为日益崛起的科技之城、创新之城。未来,我市将强化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打造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样的济南,必然会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科创中心。
新突破之二 高端智造取得新突破
规划《建议》提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实现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比重稳步提升,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等支柱产业竞争力进入全国领先行列,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集成电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壮大,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领航型企业和知名品牌,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
当前,智能制造已经成为重构制造业新格局的重要动力,成为抢占制造业竞争制高点的关键抓手。立足优势、精准定位,济南提出在高端智造方面取得新突破,就是要打造拥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智能制造产业,推动“济南工业”强势崛起。这是制造业体系发力的重要着力点,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我市产业核心竞争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济南一直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有着雄厚的实力。在“工业强市”的背景下,济南的高端智造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到2022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将在2019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工业投资占比提高到25%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万亿元。
新突破之三 文化旅游取得新突破
规划《建议》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进一步加强,全域旅游快速发展,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充分彰显,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以上,旅游年收入突破1700亿元,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1亿人次以上,建成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济南自古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如今又获得“夜间经济十佳城市”“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等众多荣誉。随着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生态、人文、社会治理等环境不断优化,济南正从单一性景点观光旅游走向全域化城市深度体验游,逐渐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在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背景下,未来济南将顺应旅游市场国际化、旅游需求品质化、旅游发展全域化趋势,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构建完成产业链、产业矩阵,才能实现更为高效的产业发展联动,推动城市文化旅游取得新突破。
新突破之四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
规划《建议》提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山泉湖河城”浑然一体的空间特色更加鲜明,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碳排放率先达峰,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让市民群众看得见一城山色、听得到泉水叮咚。
济南的自然之美浑然天成,山、泉、湖、河、城融为一体,这样的城市风貌,全国独有、世界少见,需要倍加珍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生态文明、提高环境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是任何时候都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济南生态治理工作大刀阔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快车道。未来,生态立市、生态优先,“南山北水”格局下的“生态济南”将更加令人期待——以黄河和泰山两大生态系统为骨架,形成“融河拥山”大都市发展框架和“山泉湖河城”全要素统筹协调的城市空间格局。
新突破之五 医疗康养取得新突破
规划《建议》提出:公共卫生体系更加健全,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医疗健康体系不断完善,居民健康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基本建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养健康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成为规模达3000亿级的支柱产业,“医药研产文旅”六位一体的中医药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国际医疗康养名城成为济南一张靓丽名片。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众对优质医疗康养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着力发展医疗康养产业,不只能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康养服务,还能助力济南加快高质量发展。在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众多项目加快建设、济南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的背后,这座城市正朝着“国际医疗康养名城”全力冲刺。规划《建议》中提出的“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基本建成”“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成为规模达3000亿级的支柱产业”等,描绘出了济南加快发展医疗健康产业的“路线图”,更令人对济南这个正在崛起的“国际医疗康养名城”充满期待。
新突破之六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规划《建议》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重大水利、重要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市区、市域、都市圈三个“一小时通勤圈”基本形成,铁路港、公路港、空港、水港和信息港联动的国际内陆港基本建成,4F级国际机场建成投用,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翻一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24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建设成为交通强国样板城市。
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在大城崛起的进程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济南剑指“交通强国样板城市”这一目标,着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议》中提出的“4F级国际机场建成投用”“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翻一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24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等,都令人倍感期待。当前,济南国际机场北指廊航站楼、二平滑已全部建成,二期扩建工程总体规划获得国家民航局批复,正在全力打造远期4条跑道、年旅客吞吐量8500万、国际最高级别的4F级机场。未来,济南将加快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高速公路建设,交通枢纽功能将不断提升,百姓出行也将越来越便捷。
新突破之七 数字赋能取得新突破
规划《建议》提出:高速、智慧、泛在、安全、绿色的新一代信息网络体系基本建成,黄河大数据中心地位凸显,国家级行业大数据加快汇聚,区域级数据中心集群和智能计算中心落地建设,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成效显著提升,数字经济、实体经济实现深度融合发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全市数字经济占比达到50%以上。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蓬勃态势令人振奋。《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中提到:“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6.2%,数字经济增速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约7.85个百分点”。对济南来说,发展数字经济有着坚实基础和较大优势。全国第一条信息高速公路、第一家网络店都诞生在济南。2019年,济南的数字经济占比已达39%。规划《建议》中提出的“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成效显著提升”“数字经济、实体经济实现深度融合发展”“全市数字经济占比达到50%以上”等,更是为济南加快数字经济发展锚定了新的航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发展数字经济,赋能城市发展,济南未来广阔无限。
新突破之八 民营经济取得新突破
规划《建议》提出: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显著改善,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进一步破除,企业制度性成本大幅降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民营经济主体数量和规模进一步壮大,民营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竞相迸发,民营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5家以上民营企业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城市发展需要强劲有力的经济支撑,而民营经济是撬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为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我市开展了稳岗援企行动、稳链强链行动、消费拉升行动、政策惠企行动、金融助企行动、人才强企行动、法治护企行动、能级提升行动、平台搭建行动、环境营造行动等服务民营经济十大行动,通过制订《济南市百强民营企业培育办法》,全面启动人才“直通车”,积极搭建人才“孵化地”,积极破解产业发展的“人才瓶颈”,搭建“供需通”信息平台,积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未来,我市将打造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雁阵企业群”,实施百强民营企业培育行动,实施“龙头建链、骨干壮链、配套补链、强基延链、赋能强链”,构建各种所有制企业优势互补,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健全完善服务民营企业长效机制,定期分析“12345”专席受理的企业诉求,提高精准服务水平。
新突破之九 县域经济取得新突破
规划《建议》提出:县域经济深度融入中心城市、城市群、区域经济板块,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错位竞争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扶持体系更加完善,历城等老城区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长清、章丘、济阳、莱芜、钢城等新城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成为工业强市主要承载地;平阴、商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业主要指标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的县域达到3个以上,不少于3个区县进入全国百强行列。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单元,既是富民强市的基础和保障,又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着力点。“十三五”期间,我市按照“少取、多予、放活”原则,市、县两级共同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到2019年,县域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已占全市半壁江山。今年7月,省政府通报表彰2019年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化评价先进单位,济南市历城区获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专项评价先进县、章丘区获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评价先进县。未来,我市将提高县域政策成效,继续完善普惠化与差别化相结合的县域发展政策体系,开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行动,着力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县差异化发展,形成优势突出的特色集群和块状高地,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步实现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
新突破之十 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
规划《建议》提出:乡村建设行动取得重大成效,农村一二三产业实现深度融合,农业企业不断做强,都市农业不断做优,集体经济不断做大,农业特色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农民收入实现持续较快增长,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建成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会标杆。
乡村兴国家兴,百姓富国家富。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个关键,树牢现代农业发展“三个导向”,强化省会责任担当,加快推进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积极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截至2019年底,我市常住人口、户籍城镇化率分别达到71.21%、58.8%。农村面貌焕然一新,2016年以来,我市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6万户。围绕乡村建设,未来济南将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着力补齐污水处理、供暖、供气等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未来可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济南的农村发展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七个新跨越”“十个新突破”,锚定方向、全面发力,济南一定能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中跃升能级、加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