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实现七个“新跨越”和十个“新突破”的目标。市城乡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季孝表示,全市水务工作将紧紧围绕全会精神,坚持“供、排、蓄、引、治、保、工、管”系统治水,为打造“五个济南”、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实的水务支撑。
优化水资源配置,完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统筹各类水资源,建设完成白云水库,规划建设先行区太平水库、莱芜区马头山水库等水源工程,实施钢城区杨家横、长清区武庄等水库扩容增效工程以及徒骇河、牟汶河等河道拦蓄工程,完成卧虎山水库—锦绣川水库连通、白云—东湖—杜张—狼猫山四库连通等水源连通工程。规划雪野水库与东部城区水源连通工程,逐步形成多水源互联互通、联合调度、覆盖全域的全市大水网。
打造全国节水典范城市,构建全域节水体系。到202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1.9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0%;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40%。
增强水灾害防御能力,完善防洪除涝体系。完成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北大沙河等20余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以及丁泉、黑龙潭等100多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天桥区除涝泵站改造工程、二环南路等积水区域内涝消除工程。加快实施山洪沟治理工程,提升山洪灾害防治能力。全市基本构建起以河道、水库、堤防和蓄滞洪区为构架的水旱灾害防御工程体系。
打造幸福河湖,完善水系生态体系。完成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崔寨、创新谷等17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实施雨污分流,建成济南市污泥处置中心,到2025年,中心城区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70万吨以上。建设大汶河绿色发展生态长廊,实施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和河道有水工程,进一步提升水生态环境。
推进泉·城文化景观申遗,完善泉水保护和文化体系。按照“中优”战略规划,全力推进泉水申遗工作,开展89处遗产要素点综合保护和修缮工程,建设泉水博物馆;推进遗产监测系统和遗产展示系统建设;完成名泉泉水景观提升。继续举办好国际泉水文化景观城市联盟会议等,不断提高泉城济南国际首位度。
推进治水能力现代化,完善水务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管理能力,持续推动河湖长制有名有实、有力有为;强化监督考核机制和标准化建设,推动建立职责明确、机制完善、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监管有力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