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济南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场上,2021版政府工作报告言之凿凿、号角声声,成为全市起步开局、迈向新征程的“宣言书”。而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的“全景新泉城”也随之从“跃然纸上”落地为强省会建设的埋头苦干、躬身力行。
政府工作报告以“2020年极不平凡”开篇,道尽了过去一年全市的砥砺奋进、卓绝不凡,尤其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冲击、改革发展任务的艰难繁重,全市上下直面困境,迎难而上,取得了堪称耀眼的成绩,这种成绩不光写在报告里,更是让老百姓看在了眼里,有着个体切身体验的真实支撑。报告提到了一个重要时间节点“2020年2月12日”,从这天起,济南再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报告提到了一个庞大金额“328亿元”,这是全市率先推动复工复产,新增减税降费的总额度;报告提到了一个耀眼的数字:在堪称严峻的形势下,济南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30万户。从这一个时间点、一个金额、一个数字,我们读出的是济南承压前行、求实求进的城市精神。在接下来的这个年度里、在接下来的“十四五”规划里、在接下来的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里,如何延续一个“不平凡的济南”,如何延续“越是困难越向前”的济南精神?这完全可以从报告全篇所擘画的“城市图景”和“城市雄心”中感知到。
报告全篇“以城为根”,扎实而有序,皆是从现实基础出发,贴合济南禀赋、探索济南模式、打造济南样板,处处显现城市“个性化印记”身份体认,然后量体裁衣,既有专项精进,又有融合赋能。报告将济南市2021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目标设定为8%,这是一个相较于往年增幅可观的数字,那么,它的增长空间在哪里?显然是在蓄养深厚的城市产业基础中、在持续续能的创新驱动力里、在稳定精准的政策发力点上。城市发展最大的实际是城市生态,尤其是产业生态。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产业发展生态”,就是要让济南的产业丰满起来,继续实施“工业强市”,这一点有着坚实的城市根基——近年来持续的产业布局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政府效能提升、治理能级高企,都会让济南的“产业土壤”越来越厚实、越来越肥沃。
报告全篇“以民为本”,处处显示“人”的存在感和厚重感。我们常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城市的蓝图要靠发展来兑现,强势的发展需要落脚为“满满的幸福感”。什么是幸福的城市呢?答案已经写入报告的字里行间:健全社保体系、稳定扩大就业、增加城乡收入、提升绿色容量、建设美丽乡村……报告更是以“让泉城市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束尾,最终让济南成为一座仰首可及的“幸福之城”。
“以民为本”尤其需要尊重“新济南人”诉求、打造“新市民群体”。在2021年的全市工作安排中,“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被放在了报告“头条”位置。而科创事业的崛起最终靠的是人才这一首位资源。于是我们看到,今年全市人才政策有了新提法,其中“筹集人才住房5万套”“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城市”等,都是对于代表城市未来就业群体的亲近,既敞开了怀抱,又体现了担当。
打造超大城市空间、延展未来无限可能。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回应了社会关切,呈现了一个值得期待的2021年。规划写在纸面上,幸福落在行动中。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党委书记高淑贞昨天说出了自己的听报告感言:“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接下来,就是脚踏实地、有所创意的干了。只有干起来,强省会才能乘势而进、新济南才能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