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玉梅(右一)指导店主实行专柜专人管理。
“工作人员在操作时,防护衣、手套必须齐整,要对自己负责。”“出仓证明、消毒证明、核酸检测等要一应俱全。”“所采购的进口冷链食品,店家要掌握来龙去脉,做到可追溯。”
春节假期还没有过完,闫玉梅与同事就来到了遥墙附近的一家冷库,开启了新一年的“陀螺模式”。她是济南高新区市场监管部食品监管办公室主任,实际上,从去年7、8月份以来,闫玉梅与同事们几乎就没闲下来过。
位于遥墙附近的这个冷库,刚建成没多久,闫玉梅将其作为此次检查的重点。“冷链是一个供应链,由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餐运输配送、冷冻销售四个方面组成。冷库是冷链的第一站,必须把好关。”不同种类产品、来源不同的产品、不同批次的产品,她与同事一一确认。两个小时的检查,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这些进口产品的去向,闫玉梅也须掌握得一清二楚。
在一家主要经营烤肉的饭店,肉品主要来自澳洲与日本。闫玉梅边扫二维码边说:“通过二维码,能够有效获知肉品的主要来源,来自哪个国家,从哪个冷库拉来的,这要求每一位店家做到可追溯。”
餐饮单位如何做好包装和储存?这是重中之重。她告诉店主,“除了配备专门的冷链产品冰柜,非常时期还需要专门人员来管理。专人只负责这一个冰柜,其他国产产品冰柜是不能碰的,并且每周都要做核酸检测。”冷链中的产品除了流向饭店,还有一个重要地方,就是各大农贸市场,这也是市场监管人员几乎每天都要往返多次的地方……从早上8点到下午4点30分,闫玉梅与同事穿梭在冷链的每一个端口,不放过任何一个追溯数据。
通常,他们一天需要奔波十几处,每周都要做核酸检测。有人说,他们是了不起的坚守者,也有人说,他们是冷链上最严格的卫士。而用闫玉梅的话说,“我们只是在尽全力为百姓的安全把好关守好门。” (本报记者 卢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