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拦,下网拦,中间坐个女儿官。脚一踩,手一扳,惊得鲤鱼来回窜。”
这句顺口溜,描述的是织工操作织布机时的场景,在有着上千年老粗布纺织历史商河县广为人知。商河老粗布作为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发展和打开销售渠道中一度面临难题,而如今借着电商的东风,老粗布又成了消费者的宠儿,春节7天靠直播每天成交上千单,在全国各地火“出圈”。
位于商河县孙集镇的济南安琦工艺土布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琦布业”)里,一匹匹老粗布饰于梁上。斑斓的色彩背后,藏着什么“出圈”高招?
拍摄时间:2月23日
拍摄地点:商河县孙集镇安琦布业
拍摄内容:老粗布的传承、转型故事
粗布不粗
贵在质朴
“家家机杼声、户户织土布”,这是商河自古流传的一句话。
机杼,指的是最原始的织布机,这种机器通身为木质,匠人纯手工制成,织就布匹的经线和纬线在梭子、踏板的配合下听话地组合在一起,一匹匹色彩明丽、质感厚实、花色各异的粗布就这么诞生了。而这,实际上只是粗布织造的最后工序,前期还要浆染、沌线、落线、经线、刷线、作综……在几十道工序的精细打磨下,粗布“粗”在质朴、天然,却绝不“粗”在品质、触感。
关于商河老粗布的故事,没有人比李秀凤更清楚。上世纪90年代末,李秀凤苦于生活拮据,一心想要改变生活状况,于是咬牙购入了一台织布机。她关起门来潜心钻研,织就的第一匹布就换来了老织工们的连声称赞。于是,李秀凤成了那个年代的第一批“创客”,开启了自己的“织女”生涯。
商河老粗布已有上千年历史,李秀凤说,这与商河的地理位置适宜棉花生长有关,优质的棉花才能纺出优质的布,“老粗布不皱不折不变形,作为床品翻身时不游动,夏季触感微凉,特别舒服。”
生于1991年的刘越是李秀凤的儿子,在他的儿时记忆中,2000年后商河老粗布迎来最红火的时期。“我爷爷、奶奶那一辈几乎都会织布、提花、造织布机,附近的村子里全是织布的,我母亲最初就是做收购。”刘越回忆,村里家家户户院子里都点着柴火、支着一口锅,那是用来给纱线染色的;树枝插在地上列成一排,那是为了撑起布匹进行晾晒。他说,生产规模最大时达到了3500人。
2006年,商河老粗布被评为实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李秀凤成为第四代继承人。刘越说,那时纯手工织就的一套床品售价在600元以上,是很多高端人士的选择。
巅峰过后
难在传承
2008年前后,随着规模扩大、环保严查,家庭作坊成为过去式。李秀凤在孙集镇成立了安琦布业,可是很快销售巅峰就过去了。
刘越2013年大学毕业时做过相关社会调查,发现手工老粗布的一些特质反而被认为是“瑕疵”,“原始工艺纺出的纱线并不十分均匀,有的地方粗一些,有的地方细一些,布匹有一定的颗粒感,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质感,可很多消费者接受不了。”
在刘越看来,市场开始追求良品率更高的产品,于是后来厂里引进了更加先进的纺织机器,“这是一种妥协,也是不得不做的转型。”不过,工业化元素的入驻并没有改变老粗布的原始属性,在很多环节依旧采用原始技艺,手工成分占30%以上。毕业后的刘越接过母亲的衣钵,他发现适应市场容易,传承非遗手艺却是个大难题。
“老一辈织工去世的去世,生病的生病,慢慢地织布机没人会造了,复杂些的花色没人会织了。我是传承人的儿子,却也并不精通,只会平织。”刘越抚摸着已经布满岁月痕迹的织布机,心中不免伤感,因为如今厂里能请到的、干得动的织工只有20余人,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纯手工织就一匹200米标准长度的老粗布,需要至少一个月时间,这类产品如今只占总产量的3%,购买人群多是追求精品、有粗布情结的老客户。
刘越用“濒临失传”形容老粗布技艺传承的现状,“技术、技巧主要靠长辈传授和互相借鉴学习,又没有文字书面教材,织布又非常累,熟练工也不敢连续工作超过两个小时,年轻人很难坚持。”刘越说起,自己曾打算去村里向一位80多岁的老织工讨教,到地方才听说老人几天前去世了,这给他带来极大的心理冲击。
之所以还在坚持,是因为刘越发现老粗布不鸣则已,可只要在各类展会露面,都会引起围观和热卖,甚至多次出现需要临时补货的情况,这让他坚信根不能忘、艺不能丢。2015年,厂里开了第一家淘宝店,开始搭乘电商的翅膀。
借力回暖
赢在线上
“宝宝们,我身后的铺在床上的四件套经过补贴已经是最低价了,喜欢就赶紧下单,我们会尽快发货!”
厂里的展示厅中设置了一处精致的直播间,床品、睡衣、围裙、布包一一陈列,刘越从济南请回来的短视频达人刘成明,正在大大小小的补光灯前卖力带货。刘越自己也是主播,2020年春季疫情防控形势最为紧张时,独自守在厂里的他试着拿起手机开播,没想到一场直播能卖出价值三四千元的产品,在当时的情形下他感到十分振奋。后来,直播带货就成了常态,老粗布也开始频繁出现在各类活动的直播间里。
“从最开始的一天几十单,到现在一天几百单,最高时销售额达到几万元,还是很可观的。”刘成明说,他虽然接触老粗布不久,却已经感受到非遗的魅力和背后的难题,“直播不仅是卖货,也是一种宣传。”
今年春节,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坚持疫情防控和开展春节文旅活动两手抓、两不误,推出一批小型化、多元化、惠民化春节文旅产品,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也给了安琦布业一定补贴。“补贴过后原价200元的产品能降到七八十元,销量暴增,服务器都显示‘错误’。”刘越说, 春节7天日均1200单,日销售额5万多元,比2019年同期高出近3倍。同时他也在朋友圈、微信群、抖音通过短视频进行裂变营销,最终达到了自己也没预想到的“出圈”效果,“我感觉老粗布销量、知名度都开始回暖了!”
“线上是我们以后的主攻方向,我打算请老织工在直播里展示织布工艺,再开个天猫店。如果‘财运’好,今年就在厂门口建个实体展厅宣传非遗文化,如果不好……”刘越顿了顿,笑着否定了第二重假设——“以现在的形势来看,肯定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