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在坚守中重建中共济南市委

2021-02-28 06:39:12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董婧

责任编辑:高原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在风景优美的小清河五柳闸景区内,2009年建起的“中共济南市委重建旧址”纪念雕塑高高耸立。雕塑外立面呈五角星形状,上面雕刻的党徽、中共济南市委重建时间和重建铭文,把人们带回到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时空……

  1933年,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山东党组织与上级党组织完全失去联系,济南市的基层党、团组织也几乎全部被破坏。即便在这样的形势下,一群风华正茂而初心如磐的共产党员始终没有放弃信仰,选择了坚持斗争,等待曙光的再次来临。1934年5月初,就是在小清河的五柳闸,中共济南市委得以重建。这一番凤凰涅槃,带来了革命事业的又一次浴火重生。追寻历史的足迹,在这里可以重温血与火洗礼的峥嵘岁月,感受共产党人在济南这片土地上再创辉煌的奇迹。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小清河五柳闸景区内的“中共济南市委重建旧址”纪念雕塑。

  济南乡师:白区里的红色党校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从1929年到1933年,山东省委先后遭受了10余次大破坏,大批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群众先后入狱被杀。济南市的基层党、团组织几乎全部被破坏,在济南,只有省立济南乡师支部和新城兵工厂支部的十几名党员在顽强坚持斗争。

  济南乡师创办于1929年8月,校址位于济南北园白鹤庄。这是山东第一所为培养农村小学教师而开设的中等师范学校。开学不久,乡师第一个党支部成立。乡师第一任校长是久负盛名的山东教育家鞠思敏先生,被誉为“山东的蔡元培”。

  每逢新生入校,乡师党组织就派党员主动帮助他们搬运行李、打扫住处、安置铺位。课余饭后,党员与新生三五成群沿着校外的荷塘、稻田促膝谈心,介绍新生阅读进步书刊、参加读书会。即使在白色恐怖极其严峻的形势下,入党入团的手续也很严格。那时在白鹤庄附近多是菜园和稻田,党员们跑出一二里路,找个窝棚,趁窝棚里没人的时候,钻进去举行入团、入党仪式。

  搜捕之下,选择坚守

  白色恐怖中,乡师党组织屡遭破坏。在1933年2月的大逮捕中,乡师党组织再一次遭到破坏。乡师党员赵健民、姚仲明等到处打听市内组织被破坏情况,但所有的关系都联系不上。

  正在乡师党员为联系不到上级党组织而着急时,4月中旬,赵健民去齐鲁医院看眼病,遇到了团省特委组织部长宋天民。宋天民惊异地问赵健民:“你们那里没遭到破坏吗?”于是,赵健民汇报了乡师党组织被破坏以及大家寻找上级组织的情况。随后,宋天民带赵健民向特委书记宋澄汇报了乡师支部的工作情况。5月初,宋天民指定赵健民担任乡师支部书记兼济南北区巡视员,负责乡师、一师分校和鲁丰纱厂等处的工作。

  1933年7月,中共山东临时省委组织部长宋鸣时投敌叛变以后,躲过追捕的宋天民来到济南乡师隐蔽。但当时国民党特务仍在全市疯狂地搜查,宋天民感觉在济南难以立足,决定回原籍胶东牟平。临走时,宋天民指示赵健民“要在济南慎重地恢复党的组织”,并把所知道的党员关系告诉了赵健民。

  此时此刻,找不到中央党组织,没有省、市党组织,乡师党员赵健民等面对人生可以有多种选择:他们可以选择退学回家,免遭国民党的逮捕;他们可以选择不再参加危险活动,完成学业,毕业后做一名乡村教师。但他们选择了对信仰的坚守,选择了对历史责任的使命担当。

  星火燎原,重建济南市委

  在与中央失去联系的日子里,赵健民、姚仲明、王文轩等共产党人独立担当起领导革命的重任。他们首先整顿了乡师支部,同时,还与幸存下来的新城兵工厂党支部取得了联系,共同开展工作。

  由于市内党组织大部分被打散,乡师党支部承担起在全市恢复党组织的任务。支部发动全体党员,利用节假日,通过同乡、同学、亲友等关系在全市各中等学校联络进步学生,逐步进行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工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乡师党支部发展了20多名党员,并联系、恢复和建立了省立济南乡师党支部、新城兵工厂党支部、省立济南高中党支部、省立济南第一师范党支部、省立济南第一中学党支部、惠商职业学校党支部、育英中学党支部、正谊中学党支部、华北中学党支部等9个党支部;还发展恢复了一部分分散零星的党员和党的关系100余人,为建立全市统一的党组织奠定了基础。

  为了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更好地领导全市党的工作,1934年5月初,在与上级党组织失掉联系的情况下,济南乡师支部书记赵健民、支部委员王文轩,新城兵工厂支部委员陈太平在济南北郊五柳闸召开会议,重新组建了中共济南市委,赵健民任市委书记,陈太平任组织部长,王文轩任宣传部长,统一领导全市党的基层组织。

  中共济南市委的重建,为济南党组织乃至全省党组织的恢复、建立、巩固和发展起到星火燎原的重大作用。斗转星移,而今的五柳闸景区,已然是人们了解济南党组织辉煌历史的寻迹之处,成为后人缅怀英烈、传承精神的红色遗址。

作者:董婧

责任编辑:高原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