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都市圈的灵魂、龙头,济南将成为整个黄河下游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崔健 摄)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频现“济南元素”,尤其是报告首提“强省会”战略,凸显了省市一体化推进济南加快发展的决心,为省会跨越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更在“十四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为处于新发展阶段的济南奏响了“最强音”。对此,“理响泉城”智库专家从城市空间概念出发,结合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济南关键词”,综合社会、经济、交通、人员流动、区域整合等各类城市活动运行的载体需求,依据城市纵向变迁的一般性规律,不约而同地提出,致力于打造“硬核城市”的济南,为了适配“做大做强”的目标指向,更应该在城市规划中注重消费能级提升、周边圈层友好、城市社区更新等“软核建设”,这是城市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形成以都市圈带动强省会建设的澎湃动力
●关键词
国家中心城市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强省会”战略,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其中提到,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升“一群两心三圈”协同发展水平,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持续推进突破菏泽、鲁西崛起。
智库专家:史晓浩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研究院城镇化研究所所长
济南都市圈是国家支持的培育型都市圈,地域范围包括济南、淄博、泰安、德州、聊城、滨州、东营7个设区城市,年末常住人口达到317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1.4%。济南都市圈范围内有1个特大城市、4个大城市、3个中等城市,城市形态完善。都市圈居于贯通南北、联系东西的枢纽区位,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内大循环的战略通道。2020年,济南市积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9%,首破10000亿元,历史性达到10140.9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61.66亿元,同比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530.67亿元,同比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248.58亿元,同比增长3.7%。强省会建设取得一系列新成就,有利于中心城市辐射外溢,与周边城市共同培育竞合新优势,为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新年伊始,济南都市圈建设动作频频,《济南市人民政府淄博市人民政府同城化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签订,《城市发展新格局之“东强”—近期重点打造片区和项目行动方案》征求意见,都市圈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十四五”时期,是加快推进济南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事关“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大都市的未来,应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期,着手推进都市圈、都市区建设与城市内部品质提升,遵循同城化、圈层化、都市化、现代化、生态化等“五个加快”的实施路径,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新格局,形成以都市圈带动现代化强省会建设的澎湃动力。
一、加快与周边城市同城化。以济南为中心,辐射带动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六市协同发展,优先打造济淄泰都市区形成都市圈紧密圈层,积极培育东滨都市区、聊茌东都市区、德州都市区,构建“一圈四区”都市圈发展格局。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市场共育、设施共联、服务共享、产业共链、生态共保、城乡共融,优化城市功能互补关系,形成紧密联系的“蜘网型”城市网络。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尽快补齐济南都市圈轨道交通短板,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以济南为核心构建“一环十射”高铁网,与“郑州-西安-兰州-西宁”高铁衔接,形成沿黄高铁大通道。探索都市圈中心城市轨道交通适当向周边城市(镇)延伸。补齐都市圈城市临界地区基础设施联通短板,加快建设济淄、济德、济聊、济泰临界地区高快路网,打通章丘与淄川、济南到齐河、济南与肥城等区域断头路,实行统一的交通收费标准和管理机制。黄河流域一流的都市圈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空间形态进一步优化成型,分阶段全面建成引领带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都市圈。
二、加快都市圈圈层化发展。首先是率先建成核心圈层。优先培育济南—淄博、济南—泰安发展轴,优化济淄泰城镇布局,传承利用泰山文化、黄河文化、齐国文化,打造世界级文化魅力地区,加快济淄泰一体化进程。其次是梯次建设紧密圈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协同,加快推进济淄、济泰、济齐产业协同发展,开展济淄科创智造融合试点,加快泰安生态科技新区建设,推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淄博周村区、齐河县、邹平市打破行政壁垒,加快提升四地一体化发展水平。再次是加快优质资源向外围圈层辐射。推进优势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发挥济南教育医疗资源优势,深化合作办学办医,顺应老龄化趋势,推进都市圈内养老设施共建共享。
三、加快培育次级都市区。一是积极打造德州都市区,支持德城区、陵城区、平原县、武城县和宁津县向北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对接雄安新区产业发展,建设全国重要的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应、劳动力输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城市。二是积极打造东滨都市区,提升滨州市区、东营市区、利津等联动发展能力,培育壮大滨北新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严格保护湿地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构建以黄河为生态廊道的黄三角生态型城市组群。三是积极打造聊茌东都市区,整合东昌府区、茌平区、东阿县资源,搭建一体化发展平台,适时推进行政区划调整,积极嵌入济南都市圈工业体系,全方位与济南融合发展,壮大都市圈发展实力,打造济南都市圈向西辐射的重要节点。
四、加快构建城市现代化发展新格局。按照规模体量大、空间格局大、发展潜力大的要求,拓展优化全域空间格局,打造“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一步优化“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大框架,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升服务全省和全国发展的位势,力争“十四五”末期常住人口达到1000万人左右。济南东部重点增强交通与产业空间互动耦合,建设齐鲁科创大走廊和国际内陆港,提升济南临空经济区发展质量,加快建设济南高新区与章丘、莱芜、钢城之间的城市轨道交通,整合提升高新区、章丘、莱芜、钢城、淄博、邹平的城市与产业功能,形成以科技研发为引领、以复合型产业空间为支撑的产业发展带。西部以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央企城、长清大学城等重大项目为依托,提高城市档次,增加就业岗位,促进职住平衡。北部对标雄安新区,以起步区引爆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推动城市跨河发展。南部强化生态保育功能,以泉水文化和山岳文化为核心,促进济泰旅游一体化,辐射济宁,共建“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提升中心城区城市建设品质,协同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打造15分钟社区便民生活圈。平阴、商河积极承接主城区外溢功能,打造特色小镇;利用玫瑰、阿胶、温泉等特色资源,推动区域旅游合作,开发建设近郊乡村休闲旅游的重要节点。
五、加快沿黄发展生态化步伐。积极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规划建设济南黄河大数据中心,推进数据黄河工程,打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信息通道。高标准建设黄河公园、沿黄观光走廊,实施黄河大堤堤路结合工程,探索黄河保护性开发利用。加快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强化跨市域道路衔接,建设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综合型沿黄流通廊道。实施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探索建立生态价值核算体系,推动跨区域污染共治和生态补偿,建设黄河下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稳步提升城市消费能级与城市实力
●关键词
国际消费中心
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济南已经提出,今后将锻造有韧性的产业链条,大力促进消费升级,到2025年,打造形成5个国际时尚高端消费商圈,55个商旅文主题消费打卡地,60个“济南必买”名片产品。
智库专家:杨志恒 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土地经济中心主任
消费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一个消费型城市能提供丰富的商品和服务,拥有宜人的环境和富有美感的建筑,成为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中心。国内外实践案例表明,大都市发展越来越依赖作为消费中心的城市功能。济南城市建设正处于稳步上升时期,拥有发达多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于济南强省会打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对而言,济南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优势突出。根据2019年统计数据,济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年均增长率在7%左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162.2亿元,济南有责任、也有能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从基础优势来看,济南拥有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8类,市场空间广阔,科技创新资源优质丰富,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日益完善,具有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良好基础和条件。济南提出,今后将锻造有韧性的产业链条,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加快构建内外兼顾、陆海联动、东西互济、多向并进的开放通道,实施高质量“双招双引”,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同时,大力促进消费升级,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与投资协调互动、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但进一步对标东京、纽约、伦敦以及北京、上海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济南在消费影响力、辐射力、引领力方面仍有较大不足,迫切需要积极谋划。
一要坚持规划先行。结合当下形势,济南应紧扣“国际化”“本土化”双主题,明确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出台具体行动计划,加强统筹领导与协调,坚持长短期并重,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硬件和软件并举,稳步提升城市消费能级与城市实力,全面推动济南强省会战略落实。
二要坚持先行先试。选择有条件和基础的城区开展先行示范,比如泉城路、洪楼等核心商圈作为核心区或先导区,争取建成1-2个具有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国际级商圈或商业街区,拓展新型消费产业和各类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空间,注入文化、时尚、创意、休闲、绿色等新消费元素和资源,促进消费产业和服务业加快集中集聚,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发展能级。
三要拓展消费认知理念。数字社会的到来使得传统消费行为模式发生变化,以互联网、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平台经济等为代表的技术更新促使社会个体性加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需要在消费物品的多样化与消费品质的提升方面下功夫,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和特点,重点扩大文化娱乐、会展、教育等多元消费供给,而不仅仅将购物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打造“购物天堂”只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不是全部。
四要完善服务监管。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形成良好的服务氛围。首先,要做到对接国际通行规则,构建适应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要求的制度体系及消费政策,如设立进口商品绿色通道,探索便捷高效的快速通关模式和一站式窗口服务,试点开展特定品类进口商品备案制管理,对国外权威第三方检测报告予以互认等;其次,要提供便利化签证服务,满足老人、游学、医疗、美容、庆典等入境签证需求,提高游轮母港和码头的游客出入境管理便利化水平;第三,完善离境退税政策与服务水平,提升离境退税服务便利度,增强国际游客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品和老字号产品的吸引力。
五要重视消费信息发布。尝试构建体现济南特色的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主动对接服务商业创新,建立接轨国际的服务标准、消费者保障准则、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积极引导企业和执法监管部门把握发展动向,更新调控发展政策,引入专业资信评级机构开展企业和消费者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明确奖励机制和免责机制,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服务友好的理想营商与消费环境。
推动社区更新打造城市更高品位
●关键词
城市更新行动
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把乡镇建设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坚持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智库专家:石磊 济南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城市更新应运而生,城市建设逐步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社区更新这种更具持久性和渗透力的城市建设模式日益显现出其魅力。社区更新内容繁杂且因城而异,但基本包括建筑本体修复、社区公共环境改造和完善社区治理这三个方面。其中又以社区治理最为根本,因为前两项的有效实施和有效维持也有赖于社区治理水平的提升。2020年底济南“中优”方案公布,在今年省两会上,“实施强省会战略”首次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老城区的社区更新随着强省会建设也正步入快车道。目前,从济南市的情况看,社区更新改造存在以下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一是更新理念。现在不少地方对社区更新主要内涵的认识不够到位,简单理解为地上建筑物修缮改造,没有综合考虑地上地下和软件硬件统一改造,没有统筹考虑居民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二是居民参与。社区更新不仅是一个建设工程,它更多的是一个基层社会治理和基层组织动员的工作。一个老旧小区的更新改造要正常运行,必须有居委会、基层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会服务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需要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三是健全市场机制。因为社区更新主要以政府出资的公益性改造项目为主,缺乏市场化运作、多元主体参与的经营性改造项目,这就影响了改造项目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结合济南的实际,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推进社区更新体制机制的完善。
首先,建立社区更新统筹协调机制。社区更新是一项涉及多管理部门、多利益主体的综合性工作,需要通过整体性的顶层设计、系统性的实施规划,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力量相互整合,全面有效推进。政府部门要承担更新的主体责任,从前期规划设计到后续改造和综合治理,都要进行计划安排,建设相关工作机制。尤其是在基层社区更新项目的规划审批中,必须要与济南市的整体规划相融合,突出文化定位和大都市发展趋势。
其次,建立居民参与社区更新机制。社区更新的主体是居民,居民的广泛深入参与是更新工作圆满成功的重要前提。建立居民参与机制需要注重发挥社区居民主体作用,让居民参与到整个社区更新的全过程,社区协商民主是一个很好的参与机制。一是更新前协商——“问需于民”。在出台社区更新方案之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明确更新改造内容,形成更新方案。二是更新中协商——“监督实施”。更新过程严格按照方案推进,全程接受群众监督,施工中遇到问题积极与居民和相关部门协商,寻求解决方案。三是更新后协商——“评估验收”。更新完成后,由居民代表参加工程竣工验收,听取居民对更新改造效果的意见,并可探索根据施工质量支付奖励金的做法。
最后,积极探索市场化更新机制。积极借鉴上海、深圳、杭州等社区更新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探索市场化社区更新机制。比如上海推行“行走上海”空间微更新计划,实施两年,成功带“红”了一批设计师。“行走上海微更新计划”的设计方案报名不设门槛,其中有学院派的大学师生、经验丰富的设计公司,也有对微更新情有独钟的独立设计师和业余爱好者。所有方案经过专家、区规土局、街道、居委会、公益组织和两名居民代表共7人进行投票,选出一个优胜方案,给1万元奖金。“行走上海”推行两年,成功带“红”了一批设计师,他们的理念逐渐为人们所熟知,他们的形象也贴上了“微更新”的标签。以很少的投入撬动市场效应,多方共赢才能持久。再比如出台有力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加社区更新项目。社区更新完全依靠财政资金是不现实的,但从济南的社区更新看,引入社会资本的情况依然很少。因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对相关文件进行梳理,减少对社会资本在市场准入方面设置的各种障碍,探索PPP等模式支持社区更新资金来源多元化。
社区更新已经成为城市品位提升的重要路径,随着济南市“中优”战略布局的推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会越来越多的实现,我们生活的城市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