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贻玲检验SPF鸡蛋质量。(本报记者张一摄)
从3月5日上午开始,小欣的朋友圈里就在不断刷新着政府工作报告中那些振奋人心的内容。弟弟是个“科技迷”,转发的内容也科技含量满满:
“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
“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增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带动作用。”
……
清晨醒来,电饭锅已经按照预约时间熬好了香喷喷的粥,呼叫手机语音助手开始播放早间新闻;下班到家,扫地机器人正在家中各个角落巡逻,洗碗机里的碗筷已经消毒烘干……这样智能化的生活,已经成为小欣和身边很多人的日常,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发展。
科技创新的成果日益渗透到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你身边,有哪些科创成果?本期,小欣和同事们一起跟您聊聊科技创新发展那些事儿。
提起“科创”,你会想到什么?小欣的朋友们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实验室里装着五颜六色液体的试管,指甲盖大小却能驱动“大家伙”的芯片,手术室里比人手更精准的机器手臂……这些场景看似离我们有些遥远,却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落地,给生活带来巨变。就拿我们最关心的疫情防控话题来说,也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加持。
截至2月25日,中国附条件上市的新冠疫苗已经达到4个,其中3个灭活疫苗,1个腺病毒载体疫苗。令小欣自豪的是,在新冠疫苗上市背后的努力中,也蕴含着咱们“济南力量”。在我采访过的企业中,就有这么一家养鸡场,为新冠疫苗研发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养鸡场跟疫苗研究有啥关系?”
大家此时的疑问,也是我见到企业老板贾贻玲时问出的第一个问题,这个留着干练短发的女强人显然已经不知道回答了多少次。“我养的鸡是SPF种鸡、下的是SPF鸡蛋。”贾贻玲解释说,SPF是一种国际标准,指的是“无特定病原”,也就是说凡是中国能定性的病、毒、菌在这种鸡和蛋上都不存在。
“那……鸡蛋是怎么变成疫苗原材料之一的?”
看着我震惊的表情,贾贻玲以流感疫苗为例仔细讲解:如果想要获取流感疫苗,就要把种毒稀释到一定程度后注射到鸡蛋胚胎尿囊液里面去,随后将蛋壳上针孔封闭继续孵化,72小时后,种毒就开始在鸡胚身上产生抗体。把尿囊液提取出来后进行过滤,制作疫苗的“材料”就诞生了。
“原来是这样,那养这么金贵的鸡也不容易吧?”
“这种鸡过得比人还讲究呢!”
贾贻玲说,为鸡仔们修建的“小区”,贾贻玲是“开发商”,山东省科技厅是“住建局”,设计图纸、空气净化等级都要经过重重审核,而作为“物业”管家的饲养员,要隔离一周才能穿着防护服进鸡仔们的家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贾贻玲的企业免费给疫苗研发机构提供了上万枚SPF鸡蛋。
“贾总,您这份事业太有意义了。”
“那是,我们一直都把科技创新放在第一位,只有养好SPF鸡才能助力国家造出好疫苗!”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底色。在济南市“强省会”战略中,“在提升省会科技创新能力上实现新突破”被放在重点任务的第一项,而小欣在穿越泉城东西部的上班路上,也一天天亲眼见证飞速崛起的高楼大厦间,科创元素愈发丰富——2021年度市级重点项目安排中,围绕打造“科创济南”,重点安排了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科技创新园、山东产研院总部研发中心、济钢防务空天信息产业基地及中国算谷科技园等项目。
这是我看到的济南科创之变,你呢?
直通部门
加强基础研究实现更多突破
济南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基础研究有两种,一种是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一种是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两种基础研究都需要。特别是在国家遇到“卡脖子”问题,信息技术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目标牵引就很明确,尽快通过基础研究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就显得尤为迫切。
刚刚召开的2021年济南市科技工作会议提出八个重点突破,其中之一是“聚焦前沿,在基础研究体系建设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为此,济南将系统推进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首个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加快建设泉城实验室、微生态生物医学、粒子科学与应用技术3家山东省实验室和各类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构建多层次实验室体系,打造体系化的战略科技力量。强化应用是基础研究的生命的理念,聚焦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重视凝练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科学问题,引导更多的科学家开展目标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空天信息等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形成济南科技创新的“非对称优势”。
济南市将紧盯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一重大战略目标,力争用10-15年左右时间,把济南建设成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集地,原始创新策源地,产业技术创新强劲活跃地,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面开新局。
市民期待
关键技术买不来自主创新很重要
“小时候问什么是科技,爷爷告诉我说是手电筒、电风扇、收音机,父亲告诉我说是飞船、卫星、原子弹。今天很多人对于手机芯片的感悟可能更直观,我最大的感触是,科技似乎是一种你能看见、想摸却摸不到的东西,但是它能创造时代,改变世界。”3月5日,莱芜区市民闫卓说。
闫卓是莱芜新时代宣讲团团长,多年来坚持学习,经常到各地开展义务宣讲。他说,从自豪于世界的“四大发明”到鸦片战争的落后就要挨打,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成功发射,从“中兴事件”到“华为突围”,都告诉我们科技的重要性。
“‘中兴事件’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当我们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依赖外界力量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被人‘扼住咽喉’的危机,这也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关键技术是求不来、要不来、买不来的。”闫卓认为,国家想要发展,谋求和平,科技方面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做好基础研究,做好自主创新。
闫卓说,只有真正把握住新科技革命的趋势、特征,解决需求痛点、占领战略先机,才能在未来发展中获得领先优势。
专家点评
打通人才通道打开创新闸门
姜珲济南市委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
今年的全国两会,科技创新无疑又是一个高频词。而对于近几年来的济南,科技创新更像是一个核心词。济南鸡蛋助力疫苗研发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济南科创产业已经嵌入国家创新大体系的一个生动剪影。
未来要打响“科创济南”的招牌,重点应落脚到激发创新驱动的内生动力上来,而激活内生动力,我认为需要跨越三个门槛:
一是“人才”。应该说,济南在吸引人才方面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近三年济南市户籍人口每年净增10万人以上,在2019年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中位居第8位。打开了人才通道,就等于打开了创新的闸门。下一步我们要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完善普惠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人才政策体系,对于大中专毕业生,要有普惠化的人才引进政策,对于“高精尖缺”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等引进和培养,就需要个性化的人才引进政策,按照“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优质项目(优势学科)”模式,通过打造最优引才环境、最优发展平台,梯次培养、精准引进各领域高端人才。
二是“资金”。是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讲,创立之初最困难的是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就要求加大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力度,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为创新型企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拓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解决创新型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创新型企业资金的问题。
三是“制度”。下一步要创新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体系,加强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对接,目的就是要推动项目、技术、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打通成果转移转化通道,解决科研成果和社会生产“两张皮”现象。还要加快政府科技管理职能的转变,改革人事管理制度,人才引进制度,科研人员考核制度等,在收益分配机制、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上更充分的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 (本报记者曹雅欣 李萌萌 肖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