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孩子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走上今年全国两会第二场“委员通道”,用一串串振聋发聩的“教育金句”回应记者提问,同时也折服了很多受众。
今年的全国两会“委员通道”,为了疫情防控的需要,记者提问席保持着严格的“社交距离”,但这并没有产生互动上的距离感,采访现场反而因为委员们的精彩回答,显得更“接地气”了。就拿唐江澎委员的现场讲述来说,他的关注点其实就是全国亿万个家庭所在意的。他举了一个自己学校的例子,中学生平均身高“长势喜人”,但整个学校竟然有132个男生连一个引体向上也做不了。于是,学校抓教育就是从抓俯卧撑做起,今年元旦,已经有上千名学生成功挑战“1分钟50个俯卧撑”。让孩子们“身体倍儿棒”的教育,算不算成功的教育呢?他抛出的这个问题,值得全国人民一起思考。这个引燃了民间热议的“两会话题”,同时也让两会变得更为敬事、亲民。
全国两会,就是中国的发声场,是一个最具有意见集纳效果、呈现最高端、最前沿思考的窗口。尤其近几年来,随着“部长通道”“代表通道”“委员通道”的相继设立,两会上“中国见解”“中国方案”的展现,不再局限于一定范围的分组讨论或者更侧重文本的提案和议案,而是更多创新渠道,面对媒体、面向公众,回应社会关切。这些话题因为具有相当的传播气质,因而接地气、通民意,有着良好的民生质地。
不难发现,“两会通道”一问一答之间,展现出来的无一不是当下话题、无一不是民生期待。朱征夫委员在回应民法典时,用“高铁霸座”如何处罚、孩子红包由谁保管等鲜活常见的“烦恼”,真正赋予民法典“民用价值”。在回应数字安全话题时,周鸿祎委员把未来的智能汽车,比喻成四个轮子上放了一部巨型手机,形象阐释了“万物互联”场景和数字安全对于日常生活的至关重要。
截至目前,今年全国两会的各种通道均已开启,走上通道的代表、委员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和界别,虽然关注点不同,但是都因为长期深入调研而做到了“术业专攻”,因为专注的民生指向而散发出浓浓的“泥土气儿”和“烟火味儿”。他们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拿出的是扎扎实实的纾解之道。这种“答不避难”的诚意和“开门办会”的作风,让“两会通道”真正成为两会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