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乡师纪念馆 本版照片均由新时报记者陈彤彤 徐超 摄
济南乡师党史陈列馆内悬挂的油画
第一次走进济南明湖中学的访客总会被校内一座古香古色的四合院所吸引,坐落于此处的,正是济南乡师纪念馆。
一段尘封的党史,也因为这座纪念馆的建立,得以重见天日。
从1929年至1933年,山东党组织遭到重大破坏,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捕牺牲。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济南乡师党支部的共产党人前仆后继,从未屈服于敌人的淫威。党的组织一直没有被摧垮,党的活动一直没有间断,白区里的这面红旗一直没有倒,并且始终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
熟悉那段光辉历史的人们都说,在当年的乡师旁有一条小河经过——潺潺的河水见证了老一辈革命家播撒红色火种,打造“大明湖畔的小延安”英雄的一幕幕。
济南乡师支部曾领导全省党的地下斗争
如今,北园高架路下、熙熙攘攘的白鹤庄一带,在上世纪初期,还被称作济南的“菜园子”。
1929年8月,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就在此创立,首任校长鞠思敏是山东著名教育家,他同情革命,热心教育事业,思想开明,治学民主,爱护学生,被誉为“山东的蔡元培”。1934年1月,学校改称为山东省立乡村建设专科学校附设乡村师范学校,人们习惯简称为“济南乡师”。
直至1937年秋,日本侵略者进逼山东,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学校奉令南迁,才中途停办,前后共历时8年。
就在济南乡师创办之初,1929年11月中共山东省委秘书长于清书先生指派济南乡师学生党员于一川成立了第一届党支部,济南乡师首届支部正式建立。济南乡师支部诞生时,正值大革命失败,在汪精卫“宁可错杀千人,不能放过一个”的反动言论下,国民党反动派疯狂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山东的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白色恐怖笼罩了整个山东的上空。
山东和济南党组织经过几次大挫折后,至1933年10月山东党组织与上级党组织完全失去联系。
在这期间,济南乡师学生党员赵健民、王文轩、姚仲明等,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自觉坚持独立斗争,从1929年济南乡师建立支部到1937年“七七事变”的8年中,中共济南乡师支部一度成为济南市和山东省党的地下斗争的领导核心。
白色恐怖之下在窝棚里秘密入团入党
历史为什么会选择济南乡师,成为“大明湖畔的小延安”?
中共济南乡师党史陈列室负责人、济南明湖中学校办副主任丁士彬介绍,这与当时学校的开明办学、兼容并包的思想有极大关系,而且当时乡师地处郊区,偏僻的地理位置也给学生们开展党的活动,创造了绝佳的机会与条件,“这些当年的热血青年,冒着杀头的危险秘密开展党的活动,他们对党的忠诚与热爱,着实可歌可泣!”
在《坚强的战斗堡垒——中共济南乡师支部》这本回忆录中,就记载了当时老一辈革命家秘密入团入党的机智做法:
“那时虽然白色恐怖很严重,但我们入党入团的手续还是很严格的。譬如,入团要举行入团仪式,要宣誓。到哪里去举行呢?在白鹤庄附近,多是些稻田和菜园地,菜地里有一些菜农搭的窝棚。我们不敢在靠近学校的窝棚里,就跑出去一二里路去,找个窝棚,趁窝棚里没人的时候,钻进去举行入团仪式。由团转党的时候,也这样举行了入党仪式。”
五柳闸召开会议重新组建中共济南市委
为了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加强统一领导,更好地领导全市党的工作,1934年5月初,在与上级党组织失掉联系的情况下,中共省立济南乡师支部书记赵健民、支部委员王文轩、新城兵工厂支部委员陈太平在济南北郊五柳闸召开会议,重新组建了中共济南市委,赵健民任市委书记,陈太平任组织部长,王文轩任宣传部长,统一领导全市党的基层组织。
此后,市委积极利用各种关系对外联系发展党员,壮大党组织,不断派党员分赴山东到冠县、阳谷、堂邑、新泰等各地发展了部分党员,还先后恢复建立起来鲁西特委和寿光、聊城、东阿、临清、莘县、肥城、平原、金乡、郓城、单县、益都、潍县等地党组织并与党员取得联系,为重建全省统一的党组织奠定了基础。中共济南市委重建后还多次派人到北平、上海、泰安、胶东等地,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寻找上级党组织。
正当四处寻找无果时,赵健民听说鲁西有共产党活动的消息,兴奋不已。
一辆老旧自行车“载着”他们找到党中央
时至今日,在济南乡师党史陈列馆内还悬挂着一幅油画:一名青年骑着自行车,在荒野上奋力蹬踏前行,这幅画也记录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史实。
当年,为了寻找党中央的消息,济南乡师党支部的青年东拼西凑,买来了一辆老旧自行车。
1935年秋末冬初,赵健民骑着这辆破旧的自行车沿黄河大堤,骑行500余里,来到徐庄村,在古云集小学见到了以教师身份做掩护的濮县县委书记王士希,随后又见到了直南特委巡视员、濮阳中心县委书记刘宴春,赵健民要求直南特委转告北方局,希望中央派人恢复山东地方党组织的关系。随后,赵健民满怀希望地回到济南。
三个月后,赵健民收到濮县县委书记王士希的来信:“老掌柜已到,请速来洽谈一笔生意。”这是赵健民第一次古云集之行约定的上级来人时的暗语。见到此信,赵健民欣喜万分,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再次来到了徐庄。
与此同时,1935年冬的一天,徐庄村党支部的同志向在此蹲点的黎玉同志报告:有一位济南乡师的学生失去了组织关系,想见见他。黎玉考虑,既然是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的同志,一定心急如焚,就立刻答应下来。
大约过了几天,这个人就来到了徐庄。在徐光彩家的南屋里,赵健民终于与黎玉见了面。就此,赵健民与河北省委代表、直南特委书记黎玉取得联系,并汇报了山东党组织遭受破坏及恢复发展情况,请黎玉转呈北方局,请示上级党组织早日派人来山东。
1936年4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黎玉来山东,于5月重建了中共山东省委,与上级党组织失掉联系近三年的山东党组织,终于与上级党组织恢复了关系。
丁士彬介绍,济南乡师存在8年,培养学生总共有700多人,其中学生党员就有161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很多济南乡师学生担任了党政军重要职务。济南乡师培养的学生党员和党政军领导干部所占比例之大,是同时期山东各类学校中绝无仅有的,在全国也是少见的。
因此,济南乡师被誉为“摧不垮的战斗堡垒”“白色恐怖下的一颗红星”“大明湖畔的小延安”。(新时报记者陈彤彤 见习记者宁宇豪)
回望百年奋斗路,展望美好新征程。济南时报·新时报联合中共济南市委党史研究院、济南市档案馆推出的“红色印记”建党百年全媒体系列报道,记录济南党组织诞生、发展与壮大的非凡历程,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注入来自历史的智慧和力量。欢迎读者提供相关史料、线索,济南时报·新时报热线电话8206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