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报记者黄中明 摄
济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响当当义务烫衣”正在营业 新时报记者黄中明 摄
学生志愿服务坚持一次两次容易,传承数十年的你见过吗?济南大学就有这样两支志愿服务队,一支成立30年,专注于非机动车修理,累计修车1.65万辆;一支成立19年,为师生熨烫衣服4.6万件。
他们义务熨衣19年名声和手艺都“响当当”
3月16日上午10点多,济南大学第八食堂广场上支起了一个棚子,上面张贴的用红纸打印的“响当当义务熨衣”字样格外醒目,五六名大学生身披绶带站在桌子前。他们是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义务熨衣小队成员,这是新学期第一场志愿服务。
刚“营业”不久,就有“顾客”上门。“如果同学有时间,可以现场等待熨完;没时间的话,我们登记后可以把衣服留在服务点,等会再来拿。”材料学院大二学生张若金是小队负责人之一,也是这一届小队的“老人儿”,她介绍,很多队员在加入小队前没有熨过衣服,这需要老队员传帮带,他们会先用自己的军训服练手,掌握了基本要领才能上岗。
一次服务两个多小时,中间还会倒一次班,每个班次五六名队员,到活动尾声时,棚子边缘的支架上已挂了一二十件待领取的衣服。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小插曲,“听我的学长讲过,曾经有队员把别人百褶裙的褶熨平了,这成了我们之间流传的‘经典’故事”,张若金说,经过锻炼,她现在基本可以快速辨别哪些衣服可以直接熨,哪些需要多喷水,哪些需要垫毛巾熨,哪些不能熨。
材料学院大三学生刘政是学院青春无悔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义务熨衣就是协会志愿服务内容之一。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熨衣服务,在济大已进行了19年,“响当当”义务熨衣的名声在校园里是名副其实的响当当,据统计,活动累计服务超2.1万人次,累计熨衣4.6万件,累计时长超过6000小时,共计3100余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多名队员说,听说小队有这么多年历史时,他们也都很感动,希望自己也能将这份微光传承下去。
他们志愿修车30年让修车大爷竖大拇指
“车子坏了莫要慌,机械青协有良方。”3月16日下午2点左右,同样在济大八食广场,熨衣小队刚刚“收摊”,机械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义务修车服务队的十多名小伙子已经将修车摊摆上了,还在树上拉起了条幅。这个服务队的历史更长,今年刚好30年,也是济大传承时间最长的志愿服务队之一。
开摊半小时,就已接了五六个活,有些车辆的小毛病很快就能解决。修车服务队共有四五十人,每次活动平均能派出十多人,根据车辆故障情况,最长时一次活动能持续四五个小时。
“我大一时就加入了服务队,我爷爷曾修过车,跟他学过一点基本技能。”现任机械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主席的大三学生王泽宪说,更多的技能其实来自之前学长的“传授”。
随着大学生校园交通工具的更新换代,骑电动车的越来越多,志愿者们也从去年年底把维修电动车加入服务“清单”,他们中有一人家中经营电动车生意,队员们的电动车维修技能也多是跟他学来的。
除了固定时间地点开展服务,志愿者们还上门服务。他们成立了QQ信息群,有同学需要修车,可在群里预约。
服务队还经常走进社区为居民义务修车,一次在社区服务时,街角修车的大爷听说后也要过来“见识见识”。志愿者们与大爷从轴承谈到润滑,从棘轮的超越运动谈到链传动,专业理论让大爷犯起了迷糊,听了一番解释后,他竖起大拇指:“还是大学生厉害啊,比我这个老头强。”
从1991到2021年,修车服务队风雨无阻,累计修车1.65万辆,服务时间1万余小时,最“高产”时日修车40余辆。服务队队员换了一茬又一茬,认真负责、踏实勤奋的志愿精神和修车队传统却被一年又一年地传承了下来。(新时报记者曹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