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莱芜战役:运动歼敌和人民战争的典范

2021-03-20 07:03:20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董婧整理报道

责任编辑:田艳敏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莱芜战役:运动歼敌和人民战争的典范

  莱芜战役纪念馆

  地处鲁中腹地的莱芜,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在这里发生过“长勺之战”,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曾在此发动了“莱芜战役”。1947年2月20日至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英勇奋战三昼夜,全歼国民党军7个师5.6万余人,取得了莱芜战役的重大胜利,创造了解放军历史上“以少胜多”“运动歼敌”的光辉战例,被列为百战经典。广为人知的电影《南征北战》《红日》都是以莱芜战役为原型拍摄的。

  放弃临沂 迷惑敌人

  1947年1月,解放战争已经打响了。在山东,国民党军决定发动“鲁南会战”。他们集中了31万余兵力,采取南北对进的策略,逼迫华东野战军与其在临沂地区决战。国民党军队南线的部队有8个整编师20个旅,从台儿庄、新安镇、城头分三路北上向临沂进发。北线的部队包括第七十三军、第十二军及整编第四十六师,由明水、周村、博山一线南下。华东野战军制定的最初计划是保卫临沂、决战南线。但是,根据当时战场的实际情况,华东野战军经过综合权衡之后,果断向中央军委请示,改变原有作战方针,放弃临沂,集中兵力北上,运动歼击国民党军李仙洲集团。

  为了迷惑敌人,解放军一面做出要在临沂决战的样子,一面悄悄地派主力部队北上。对于主力北移的这一消息,全军上下严密封锁。2月15日,华东野战军主动放弃临沂,并在兖州以西的运河上架设浮桥,在黄河边筹集船只,做出向西撤退的样子。国民党军果然上当了,他们错误地判断解放军将会西渡黄河,于是命令北线的李仙洲集团南下,赶到临沂以北地区来围歼解放军。结果,李仙洲的部队正好落入了解放军布好的“口袋”。集中兵力 运动歼敌

  华东野战军于2月11日集中了位于鲁中、鲁南、渤海、胶东的主力部队,总兵力达到53个团。22日,华东野战军主力四个纵队在莱芜至吐丝口镇的公路两侧设置袋形阵地。上午10时,李仙洲的先头部队到达了芹村、高家洼一线,立刻遭到埋伏在吐丝口镇的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的顽强阻击。中午,当李仙洲集团的后尾撤出莱芜城时,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一部立即抢占该城,断其退路。同时,华东野战军采取穿插分割战术,以拦头断尾、两翼猛烈出击的手段,迅速将该敌歼灭于南北约2公里、东西约3公里的狭窄地域。仅用了5个小时,华东野战军就歼灭了这些敌人,俘虏了李仙洲。随后,华东野战军乘胜发展攻势,收复胶济铁路西段及其两侧的县城13座,使鲁中、胶东、渤海解放区连成一片,改善了山东战场的作战态势。

  对于这场战争,粟裕评价道:“四五万人拥挤在东西六七里,南北三四里的狭小区域内,无法展开,在我炮火杀伤后迅速为我歼灭。”实践证明,集中优势兵力,以伏击手段,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就能保障战役的速决和全胜,使我军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人民战争 踊跃支前

  毛主席说:“革命的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莱芜战役就是“依靠人民群众进行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战役中,解放军充分利用在解放区作战的有利条件,动员鲁中人民参加后勤工作,大力组织地方武装力量、民兵团参战,广泛动员人民群众支援前线。仅莱芜地区就有15万人涌入了浩荡的后勤大军,被誉为“支前之魁”,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战役期间,莱芜人民提出了“破家支前”的口号。2月份是春寒料峭之际,部队蔬菜稀缺,许多群众便把储藏在地窖里的大白菜、萝卜等贡献出来;部队柴草供应不足,许多群众把铺在屋顶的谷秸拆下来供给解放军当马料、当柴烧。筹集起的物资需要及时送往部队,莱芜人民踊跃报名支前,涌现出许多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着上战场的动人事迹。后方50万农民全凭肩挑人担,一周内就将赶做的1000万斤给养、1万双鞋、数千万斤柴草及时运到前方,有力地保障了战役的胜利。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如今,莱芜战役已经过去了74个年头,战火与硝烟早已散去,惟有矗立的丰碑与纪念馆,昭示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将永存齐鲁大地。莱芜战役纪念馆坐落于莱芜区的黄山之上,由革命烈士纪念塔、展览馆和全景画馆三大主体建筑构成,成“品”字布局。革命烈士纪念塔高19米,花岗石砌成,为全国100个重点纪念碑之一。展览馆内,一张张弥足珍贵的图片、一件件历经战火洗礼的兵器、一个个精心布置的场景,都真实再现了莱芜战役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战争全真模拟场景,让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都俯首沉思、感慨万千。寻访红色记忆,历史的典藏不只是凝固的物像,更是代代相传的火种。

作者:董婧整理报道

责任编辑:田艳敏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