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秋天,正当中国人民解放军为攻克国民党在山东的老巢——济南,与蒋介石的11万重兵展开鏖战之时,有一条隐蔽的战线同样进行着紧张激烈的战斗。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成功地策划组织了济南西守备区总指挥、国民党整编第九十六军军长兼第八十四师师长吴化文率2万余人战场起义。这场起义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和党组织艰苦细致工作的结果,其间经历了曲折、艰辛的过程。
1948年8月初,济南历城县大队盘查到一个“行踪可疑”的人,他是从济南市里来的,声称有机密大事要向济南市委汇报,此人是李昌言。早在1947年秋,党组织就曾通过各种渠道,针对吴化文的特点,积极开展争取工作。李昌言便是被中共胶东区党委西海地委统战部派出做吴化文工作的。此时,他被谋求出路的吴化文派到南部山区寻找中共党组织。
济南市委得知这一情况后十分重视,立即向中共中央华东局汇报。华东局对吴化文起义给出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单独起义,解放济南;中策是里应外合,配合解放军行动;下策是顽抗到底,死路一条。华东局要求济南市委努力进行这一工作,并争取建立电台,便于联络,促使其迅速行动。
济南市委遵照华东局的指示,成立了由济南市委副书记蒋方宇、华东局统战部科长王征明和济南市委敌工部部长曾定石3人组成的争取吴化文起义工作领导小组。由此,争取吴化文起义的工作全面展开。
1948年8月14日,李昌言返回市区见到吴化文,阐明共产党的政策,请其权衡利弊,不要贻误良机。吴化文听后,沉思良久,表示要走第一条路,也有把握做好。但对于建立电台联系等具体问题,吴化文对蒋介石还抱有幻想,屡屡避而不谈,曲意应付。在随后的两次面谈后,吴化文并未践行约定,可以说这是他思想斗争最激烈的时期。直至9月3日,吴化文仍在动摇、观望和敷衍。
鉴于形势危急,而吴化文这一个多月来反复无常,对关键问题总是顾左右而言他,济南市委决定派黄志平、辛光去吴部开展工作,与李昌言组成内部工作小组,黄志平担任组长。三人小组里应外合,密切配合,推动工作的开展。
1948年9月初,济南战役打响前夕,在起义与否中挣扎的吴化文一连数日摇摆不定、心绪烦闷。直到15日,吴化文的父母从徐州安全抵达济南,才消除了他的后顾之忧,促成了他下决心走起义道路。
解放军西线部队按照原来约定,没有对吴化文部立即发起攻击,而是等待吴化文举行战场起义配合解放军行动。但是,吴化文部却一直按兵不动,他在最后时刻再次发生动摇!
9月18日21时,解放军方面考虑到吴化文失信,在关键时刻拒不撤出阵地,已妨碍解放军主力部队的作战行动,当即决定对他施加军事压力。在强大军事压力和内部工作人员的严密配合下,吴化文不得不要求与解放军联系,请求停火。而那时电台已被炸坏,尚在修理之中,黄志平、辛光、李昌言三人为了最后的胜利,冒着生命危险,穿越火线赶到十纵司令部说明情况。不久,西线部队停止进攻,为吴化文起义再一次创造了有利条件。
9月19日拂晓,黄志平等返回后向吴化文传达了兵团首长的指示,希望他走光荣起义的道路。当晚9时左右,吴化文在西郊孔庄营房召开了所属部队团以上军事人员秘密会议,进行动员部署,正式宣布起义。吴化文率2万余人撤离战场,向西移动。25日,吴化文率兵北渡黄河,到达禹城地区进行整顿。经过整军,吴化文起义部队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军,吴化文任军长。(本报记者李娜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