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晚,中国现代文学馆发出讣告称,老舍先生之子舒乙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4月21日14时16分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而舒乙与其父亲老舍,都与济南有着不解之缘。
【舒乙与济南·情缘】
舒乙对济南的“有求必应”是上一代感情的延续
他参与规划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
“关于舒乙先生,最遗憾的事情就是,这个馆是他直接规划的,然而他没有看到建成后的样子。”坐落于济南报业大厦3楼的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如今已名声在外,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参观者。22日上午,馆长徐国卫找出了舒乙给他写的书信和对联,对新时报记者讲述了舒乙与济南的情缘。
作为舒乙在济南的“忘年交”,徐国卫告诉新时报记者,舒乙是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的主要规划者之一,还是名誉馆长,馆名也是他题写的。当时舒乙得知徐国卫收藏了一大批近现代文学的宝贵资料后,就建议他成立一个文学艺术资料馆。“2015年,博物馆刚准备开始装修时,舒乙先生还来济南报业大厦3楼看了场地,并提出了很多建议。”徐国卫拿出一张纸,上面是舒乙亲笔写的关于博物馆设置的构想,包括手稿、书信、图书版本、会议档案、照片、日记、字画、碑帖、老油画等,考虑不可谓不细。
“他干事很有想法,说话简练,不拖泥带水,很有老舍先生的风范。”徐国卫说,让人难过的是,2015年从济南回北京不久,舒乙先生突发脑溢血,从此卧床不起。博物馆建成后,他已无法前来济南,成为永久的遗憾。“当时他在报业大厦3楼,豪情满怀地对我说,开馆的时候一定从北京多邀请点名人来,好好热闹一番。”提到这个细节,徐国卫唏嘘不已。
在徐国卫眼中,舒乙是一个内敛与热情兼具的人。有一次,徐国卫与济南画家马骥去北京参加舒乙的画展,“那天去的嘉宾很多,他竟然足足用了两个小时,逐一介绍来宾。包括马骥老师与我,都做了详细介绍。他的为人可见一斑。”
徐国卫与舒济、舒乙交往很多,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对济南的特殊感情。“他们对济南可以说有求必应,这是上一代感情的延续。”徐国卫说,每次他们来济南,都会说“回老家了”。这种情感是他们对济南独有的,这种情感也是相互的,是一种情缘的延伸。
舒乙经常提到,老舍的第一个创作高潮在济南。他的很多重要作品诞生在济南,作品中的不少人物原型都是济南人。徐国卫说,老舍的很多爱好都与济南息息相关,比如他对书画的爱好、对曲艺的爱好,都与济南的城市文化分不开。(新时报记者臧文涛)
【舒乙与济南·情怀】
中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张桂兴讲述与舒乙的交往经历
舒乙笔下的老舍是他人难以企及的
在得知舒乙先生去世的消息后,中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张桂兴教授就在老舍
研究会微信群里发了这样一条消息:
“沉痛哀悼舒乙先生!生前我与他有很多次交往,作为一位老舍爱好者与研究者,他与其他家人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与支持!在此,我对他的逝世表示最沉痛的哀悼!最难忘的是我的老舍研究第一本书《老舍年谱》清样打出来之后,由他执笔、与舒济先生联合署名的序,给了我极大的鞭策与鼓励!请家人节哀保重!”22日,在接受新时报记者采访时,张桂兴教授详细讲述了自己和舒乙先生的交往经历。张桂兴于1978年进入山东师范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前身)中文系进修两年中国现代文学。张桂兴说,在开始从事研究老舍时,自己与老舍夫人胡絜青及其长女舒济联系比较多。“1981年春,老舍夫人胡絜青及其长女舒济应时任山东大学校长吴富恒先生的邀请,来山东考查老舍旧居,我与山东大学的孟广来老师作为陪同,从济南到青岛。”开始时,舒乙还在北京光华木材厂从事他的工程师工作,所以张桂兴到北京去,在老舍故居只见到了老舍夫人胡絜青以及舒济一家。“舒乙是后来才搬到老舍故居里居住的,所以在此之前我与舒乙尚未见过面。”
张桂兴与舒乙第一次见面,是在1982年3月举行的第一次老舍学术研讨会上。“不过,这一次会议召开时,我未能够投入全部精力参加——因为当时我已经在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了,担任的课程又比较多,所以与其他与会者交流与接触都比较少,与舒乙先生的交流也同样比较少。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舒乙先生那一次逛了不少济南街道的小胡同,去查找老舍当年在济南生活的踪迹,以及老舍后来作品中对济南所描写的景象。”
后来,张桂兴又多次去过北京老舍故居。“开始时,是舒济先搬回老舍故居的。因为人民文学出版社要编选《老舍文集》《老舍全集》。后来,舒乙也回到老舍故居居住,不过交流不多。我主要与舒济交流老舍有关文章与作品的发现情况,而舒乙则忙于《老舍的关坎和爱好》《老舍之死》等老舍生平事迹的收集与考证。后来,除了在会议上见面之外,特别长久的见面不多。印象最深刻的是舒乙来济南的见面。有一次,他与舒济一起来济南,参加济南时报举行的一次活动,我每天都陪着他们。”
张桂兴对舒乙先生的印象,是“一个有能力有水平也有资源的组织者”,“他虽然不是学习文学的,但无论是口才表达与文笔表述都具有较高的水平。舒乙对老舍研究的贡献,主要是他的《老舍的关坎和爱好》《老舍之死》《老舍最后的两天》《老舍的平民生活》等著作,以自己的亲身见闻和亲切的笔法,写得更为亲切生动,这是其他人所无可企及的。”(新时报记者钱欢青)
【舒乙与济南·情牵】
老舍纪念馆开馆一周年时来济讲“老舍的文学价值”
把《济南的冬天》散文集捐赠给市博
2011年,舒乙接受济南时报记者采访时,希望本报尽快促成老舍故居纪念馆开放。
济南老舍纪念馆主任李静告诉新时报记者,2006年,历下区南新街58号的老舍旧居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了纪念和缅怀老舍,使这一名人旧居得到妥善保护,济南市文物局在市委、市政府及房管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3年努力,于2012年年底将老舍旧居购归国有。随后,通过广泛查阅资料、拜访老舍先生后人、召开专家座谈等方式,确定了修缮保护和陈列展览方案的总体思路。2013年下半年,市文物局组织对老舍旧居进行了详细的勘查、测绘,并根据确定的总体思路编制了维修设计方案。同年10月,老舍旧居修缮保护工程正式启动。经过数月精心施工,根据建筑的原始布局,对正房、东西厢房、大门、影壁、二门、院墙等分别进行了修缮,恢复了老舍先生上世纪30年代在此居住时的建筑式样。自2014年6月14日免费向社会开放以来,济南老舍纪念馆迅速成为游客参观访问的重要场所及大中小学生接受现代文学教育的“第二课堂”。
济南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新时报记者,2015年6月12日上午9点,在济南老舍纪念馆开馆一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舒乙应邀来济参观了老舍纪念馆,并在市博物馆做了一场主题为“老舍的文学价值”的精彩讲座。
讲座中,舒乙先生讲述了父亲与济南的特殊感情,并详细回顾了老舍在济南创作的作品,阐述了老舍的文学价值和重要思想。舒乙先生对济南老舍纪念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我这次来,就是为了庆祝济南老舍纪念馆开放一周年。济南市政府花巨资买下了老舍曾居住过的南新街58号院,设立了老舍故居纪念馆,开馆一年接待观众达6万人,这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谈到老舍的代表作《济南的冬天》,舒乙先生说道:“我曾在济南遇到过一个从外地来济南读书的女大学生,她告诉我,她之所以来济南读书,就是因为小时候看过老舍写的《济南的冬天》。这部作品,成了宣传推介济南的一个使者。”讲座中,舒乙先生把老舍散文集《济南的冬天》作为纪念馆开馆周年纪念礼物捐赠给济南市博物馆。提问环节中,舒乙和听众就老舍对济南的特殊意义、绘画技巧与创新的关系以及老舍的文学地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同时,为了庆祝开馆一周年,舒乙先生将题词“老舍与济南”赠与纪念馆,市博物馆随后将题词安置在了纪念馆展厅。
(新时报记者 钱欢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