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街镇集中审核村党组织书记档案。
去年以来,莱芜区委组织部坚持党建引领,以组织振兴带动乡村振兴,聚焦政策落实、工作推进、思路创新三项重点,在2020年莱芜区调整的115名村党组织书记里,平均年龄下降1.2岁,高中以上学历的提高4%,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
坚持动作标准,政策落实有力度
莱芜区委组织部高标准完成“规定动作+自选动作”,推动重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以村党组织书记区级备案管理为例,严把“入口关”“过程关”“出口关”,对村党组织书记任职、履职、退职全流程监管,规范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档案793册,实现区级统管;着眼学历、年龄“一升一降”,对履职评估不胜任、年龄偏大、身体原因不能正常履职的村党组织书记适时作出调整。《激活“领头羊”牵住“牛鼻子”》入选全省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以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为例,研究制定《关于加强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的实施方案》,指导街镇“一村一策”、分类施治;逐村开展专项调研,挂牌督办村盯上靠上,分析矛盾问题,研判转化效果;严格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定期下发工作提醒、任务清单和明白纸,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建立季度打分排名制度,动态跟踪、实时关注,41个软弱涣散党组织顺利验收转化。
坚持责任到位,工作推进有措施
采取“集中研讨+聚力攻坚”的办法,累计召开 10次组织振兴专班推进会,部署重点任务,研究推进措施,交流经验做法,收到良好效果。健全完善“月调度+季督查+年考核”机制,定期督导调度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查问题、找短板、点不足,督促街镇抓好整改提升,并将平时督查结果纳入年终考核,让街镇在压力中激发动力,推进工作落实。
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例,“三资”清理是自上而下安排的重点任务,必须要应清尽清、应收尽收。莱芜区委组织部坚持一天一调度、一天一通报,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强力推进“三资”清理工作。
去年8月初,专门拿出一周时间开展“回头看”,集中梳理清理成果,深入查摆漏洞短板。经过反复清、认真清,累计清理回收欠款9512万元,清收土地48150亩,规范合同17481份,基本做到“清零见底”。此外,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达到596家,占比75.1%,协调“强村贷”800万元,打造出下水河乡村振兴合作社、东汶南汶南生姜合作社等先进典型,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打开了思路、开创了局面。
坚持开拓思路,解题方法有创新
莱芜区委组织部坚持“深入总结、推陈出新”的思路,注重从“难点”“堵点”“痛点”中找创新点,用改革的办法攻克“难点”、纾解“堵点”、消除“痛点”,推动工作提质增效、提升晋位。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为例,针对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不通畅、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牵头出台“1+9”党建系列文件,构建“区委—街镇党(工)委—村居党组织—党小组—党员—群众”“六级联动”工作包挂体系。制定《关于深化“六级联动”网格化包挂联系机制打造枫桥经验“莱芜模式”的意见》,推动经验做法再提升。累计开展联系服务活动19万次,解决各类困难问题21万个。
坚持“好人+能人”标准,选优配强农村“两委”班子。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把准“一肩挑”“35岁以下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学历、年龄“一升一降”等要求,放宽视野、严格标准,把党员群众信任的“好人”、乡村振兴需要的“能人”选出来。
坚持“经常性调整+经常性培训”,稳步提升农村干部整体素质。采取机关下派、公开遴选、能人回引等方式,多渠道选任、专业化管理,建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采取小班制、多频次,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集中组织农村干部进行全方位轮训。管好用好第一书记、村级发展顾问和乡村振兴工作专员,搭建平台载体,引导发挥作用。
坚持“组织推动+共建带动”,优化提升集体经济发展质量。做优做强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培树一批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典型,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用好用活集体“三资”清理成果,健全完善“三资”处置、管理、经营规范化机制。实施组织振兴“牵手工程”,开展机关、社区、企业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共创共建活动,推动互联互通、优势互补,集聚更多资源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拓展外延+丰富内涵”,持续深化六级联动机制。拓展“六级联动”外延,建设网上党群服务中心,将工作触角从线下延伸到线上,从农村、社区延伸到机关事业单位、“两新”组织,逐步建立信息在线反馈、问题在线解决、事项在线办理的远程联系处办机制。丰富“六级联动”内涵,深化“六级联动+”工作机制,围绕区委中心工作、街镇重点任务,定调子、定主题,将“六级联动”从普通联系延伸到主题服务,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本报记者张鸿儒通讯员岳增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