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先锋|设计、建造、解说“一肩挑”——曲堤农民自建博物馆

2021-05-11 18:40:59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 王飞 张群

责任编辑:田艳敏

  人物速写:郭怀福,53岁,曲堤街道北街村农民。一身朴素的着装,郭怀福埋头整理展架上的物件,精心按照分类摆放整齐。不管哪件物品,他都能滔滔不绝地讲上一大段故事。

融媒·先锋|设计、建造、解说“一肩挑”——曲堤农民自建博物馆

  一开始听说济阳区曲堤街道北街村有位农民建起了一座民俗博物馆,记者心想大概也就两三间房子的样子,没想到现场一看,着实有些惊喜:这座博物馆不仅面积大,足足有5000平方米,就算走马观花式地看下来也得花费1个小时;而且藏品达上万件,从民间生产生活工具到古代文玩,各式各样包罗万象;这位农民馆长不仅自己规划设计,手绘导览图,还担任起了解说员的工作。

融媒·先锋|设计、建造、解说“一肩挑”——曲堤农民自建博物馆

  骑着摩托车收回上万件藏品

  这座博物馆名叫“济水韶音博物馆”,馆长郭怀福是土生土长的曲堤人,打小对曲堤古镇的各种历史人文故事烂熟于心,更爱好收集本土的老物件。

  别人眼里的废品,也许就是郭怀福心里的宝贝。一张粮票、一盏油灯、一架饱经风霜的纺车、打谷机,在郭怀福看来,这些都是曲堤百姓每个时代生活的见证者。从上世纪90年代起,他开始留心收藏民俗类物件。

  郭怀福在村里经营着一家超市,生意不错,但他时常被妻子埋怨,因为超市的收入基本都用来购买藏品了。20多年间,郭怀福骑着摩托车走遍了曲堤的每个村庄,看到上了岁数的村民,总要跟他们聊上半天,一来挖掘曲堤的老故事,再就是询问家里有没有老物件。

融媒·先锋|设计、建造、解说“一肩挑”——曲堤农民自建博物馆

  与其他藏家不同,郭怀福更看重藏品的时代意义。一位村民家中珍藏着一张拍摄于1976年的老照片,照片是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接见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代表们的合影,其中一位代表就来自曲堤。为了这张老照片,郭怀福前前后后去了这家3趟,可人家就是不卖,可当他说出想筹建博物馆的想法时,对方却改变了主意。“一说要拿出来给大家参观,他们都很支持。”郭怀福说,自己之所以能建起这座博物馆,背后承载着很多曲堤人的期待。

融媒·先锋|设计、建造、解说“一肩挑”——曲堤农民自建博物馆

  设计费太贵那就自己动手

  博物馆正门两侧是算盘形的墙壁,一进门有几排古朴的平房,这是各个主题的展示陈列馆。起初郭怀福本想聘请专业设计师,但得知仅设计费就要30万元,他干脆自己设计起来。他将20余处闲置院落、100多间房屋和20余亩废弃池塘加以设计改造,最终建成了这座博物馆。博物馆涵盖了民宿生活展示、地方特有建筑、历史古迹复原等,重现了曲堤古镇的风貌。

  农具厅、饭屋、钟表厅、鲁北民居……郭怀福根据藏品分类设计了数十间展示馆,随便走入一间,你会惊叹于这里的藏品之多、种类之全。仅仅是古时候用来称量粮食的升和斗,郭怀福就收集了各式各样数十种;在鲁班厅里还有一处上世纪60年代的“宝宝用品区”,是当时能工巧匠们纯手工打造的宝宝椅、学步车和婴儿床,让大家看到了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当时的人们依然能够用有限的材料创造美好的生活。

  鲁北民居里完整地还原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地百姓的生活环境,从房屋到内部陈设再到桌子上每一个小摆件,都是那时留下来的。另一间屋子的玻璃柜里,陈列着花花绿绿的粮票、地契。爱国教育展馆里陈列着各个年代的报纸、照片和纪念品,数量之多能够看出郭怀福在收集时耗费了很大精力。

融媒·先锋|设计、建造、解说“一肩挑”——曲堤农民自建博物馆

  博物馆记录乡村变迁

  虽然藏品众多,但在郭怀福心目中最有分量的,要数闻韶台前的一块福字碑。闻韶台因孔子的传说被称为济阳区八大景观之最,文革期间遭到拆毁,其中一块石碑流落到当地村民家中,后来得知郭怀福要建博物馆,这户家庭主动捐出这块石碑,现在成为了博物馆中的“镇馆之宝”。

  博物馆还根据资料照片复原了闻韶台的外观,并在南侧复建了闻韶书院。历史上的闻韶书院曾有多位名人志士在此读书,也是济南境内最早的书院。

融媒·先锋|设计、建造、解说“一肩挑”——曲堤农民自建博物馆

  “济水韶音博物馆”开馆后免费向市民开放,郭怀福担任起了解说员。每当有游客、研学游的孩子们来到这里,他总会向大家介绍每件物品背后的故事。“我笨嘴笨舌的,也不会说普通话。”郭怀福乡土味的解说风格,却让人听得格外入神。他说自己想用这个博物馆记录曲堤的变迁,以后还将定期举办红色教育和文化旅游活动,让博物馆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作者: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 王飞 张群

责任编辑:田艳敏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