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服务队来了,我们村发生的变化太大啦。你看这墙弄得多周正,这路修得这么宽。俺从来也没想到,这两年村里变得这么好。”5月12日,谈起乡村振兴服务队给口镇街道申陈村带来的变化,75岁的老人李庆生显得十分激动。
申陈村有186户、562口人,曾是远近闻名的“铸造之村”,更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市乡村振兴服务队莱芜区1队自2019年7月对接服务申陈村以来,坚守初心,牢记使命,通过多方走访、反复研讨论证,最后与村“两委”确定:依托该村深厚的法治文化基础,从打造文化品牌入手,助推经济发展,让该村迈出了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
以党建为统领,让文化深入人心
因制造衡器出名的申陈村有句话,“申陈村有杆秤,秤砣就是党支部”。蕴含着“公平公正、实心实意”的精神实质,服务队通过参加党员活动、上党课等帮助打造申陈村的党建品牌“秤砣支部”。多年来,申陈村党支部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工作,创造了60年来矛盾纠纷不出村的奇迹。莱芜区1队以全村良好的民主法治文化为基础,将文化建设作为突破点,打造“枫桥经验”的“莱芜升级版”。
走进年前落成的乡村振兴主题展馆,一张张照片述说着村庄的发展历史,成为村民追忆乡愁的好地方。作为许多事件的亲历者,李庆生每次去展馆都感慨万千:“我去看了好几遍了,村里确实得有这么一个展示的地方,让年轻人看看发展变化。”
这是莱芜区1队实施的“五个一”文化工程之一。为把老典型“莱芜枫桥”——申陈村,打造成焕发新光彩、新活力的靓丽名片,服务队多次上门请示对接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局、区司法局等相关部门,不断完善提升文化设施设备,逐步建成“一处文化广场”“一座主题展馆”“一条文化街”,组织一系列“宣传培训活动”,制作“一整套宣传品”。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莱芜区1队实施的文化工程不仅提升了村庄的面貌,更在润物无声中提升了村民的正气,增强了村庄凝聚力,今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上一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申立波再次顺利当选。
心中装满深情,为民实事解民忧
“这是我想了多年的事,也是老百姓盼了多年的事。现在终于变为现实了。”连通村西与汇河大道的汇康路即将通车,申立波兴奋地说。
多年来,申陈村只有一条进出村的路,路上还有一所学校,赶上集市、学校放学,进出十分困难,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申立波一直想为村民们修条路,可惜未能实现。
服务队来了之后,积极协调争取道路指标,多方筹措资金336万元,修建了一条总长3公里的道路,一期工程连通了申陈村、刘陈村、许家洼,直通汇河大道,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有了这条路,一些大型农用机械也能开到地头上,方便多了。”老党员常振江说。
服务队队员心里装着百姓,将老百姓所想、所盼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
为了改善办公条件,服务队积极争取资金,将原便民中心改扩建成集村“两委”办公室、便民服务中心、调解室、图书室、党员活动室、财务、监控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区,最大程度满足党员群众需求。
申陈村地处长埠岭,高低不平且缺水。村民浇地费时费力也费水,常常因为浇地闹矛盾。服务队队员了解到此情况,积极协调莱芜区农业农村局,争取了水肥一体节水灌溉项目,覆盖村西260亩土地。“管道铺设不向老百姓收费,水费也不花钱,浇水的时候村民都不用去,村里就安排人帮村民浇了,村民非常高兴。”申立波说。
此外,服务队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计划为申陈村打一眼360米的深井,从根本上解决地处长埠岭的农田用水问题。
唱好发展戏,振兴农村经济
申陈村以前是远近闻名的“铸造之村”,有很多计量器具铸造厂,红极一时。后来由于未跟上转型升级步伐而被市场淘汰。为了重新盘活这些集体资产,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服务队队员也一直在琢磨寻找新的支柱产业。通过多方考察协调,最终确定与供销社共建一处大型社区为农服务中心。
陶镇社区为农服务中心项目是由供销社旗下的莱芜赢都商贸有限公司与申陈村联手打造的村社共建项目,该项目将申陈村一处废旧厂房进行改造,总投资306万元,项目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主要建设集日用品超市、农资展厅、测土配方化验室、农民培训室、农资仓库于一体的综合性为农服务中心。项目建成后,将为陶镇社区周边8个村庄、1.3万多老百姓的生活、生产提供综合服务,不仅解决了日用品、农资、科技服务下行及农产品进城上行问题,同时将成为党委和政府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业发展、帮助农民增收、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载体。
“自从服务队来了,我们就觉得有一股力量在不停地推着我们干、干、干,好多之前不敢想、不敢干、想不到的事都干成了!”申立波说,“服务队就是我们村发展的顾问和主心骨。”
申立波说着,眼睛里流露出对服务队的万般不舍,担心正在规划和计划的项目后续的协调和对接及落地后的管理运行会有困难,服务队队员也看出了他的心思,表示服务期结束后,他们也会持续跟进关注,确保项目落地落实及相关服务的协调顺利,消除村干部们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