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画像 |返乡青年助力乡村电商发展,请看“筑梦人”系列报道—— “归雁”三吃电商红利

2021-05-19 10:02:17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王飞 郝倩

责任编辑:王浩

  人物速写

  李硕德,33岁,返乡创业青年。平头短发,朴素着装,回到家乡的李硕德形象十分接地气。眼下大棚里的赤松茸一茬接一茬地成熟,价钱也十分可观,李硕德每天跟乡亲们一起采摘,感受着收获的喜悦。

  在商河县韩庙镇采荷村一处菌菇大棚内,自动化喷水设备每隔半个小时启动一次,松软的土壤中已经钻出一个个圆润可爱的菌盖,它们白胖的身体正努力向上萌动。这是采荷村的特色农产品赤松茸,基地负责人李硕德手里的竹筐已经沉甸甸,他精心挑选个大质优的赤松茸摘下。在高效的冷链物流下,仅需要一天时间,这些赤松茸就会被送上“北上广”城市家庭的餐桌。

融媒·画像

李硕德在大棚里采摘成熟的赤松茸。

  一吃“红利”农家菜摆上电商“货架”

  采荷村位于济南的最北端,李硕德是土生土长的采荷村人。2018年,他响应政府号召,返乡创业发展起了农村电商,如今经营得有声有色。毕业于机电专业的李硕德起初对电商并不了解,但他知道家乡的农产品种类多、质量好。特别是秋葵这一蔬菜,虽然品质好,却卖不上价钱,只依靠传统的销售模式不仅销量低,种植户们还经常要不回货款。

  看着身边种秋葵的亲戚拿不到血汗钱,李硕德心里着急,这也是他最初想要返乡发展电商的原因。“在2014年到2018年期间,国内农产品电商和物流已经发展得很成熟,在这之前,大家一直认为网购生鲜是不现实的。”李硕德当时就认定,这是发展农村电商的红利期,因为无论从哪个环节来说都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条件,也有成功的模式可以借鉴。

  秋葵、石磨黑麦面粉、小磨香油、野菜……这些在农家人眼中再寻常不过的食品,都被李硕德摆上了电商的“货架”,因为他知道,在物质

  生活越来越丰富的时代,绿色天然的食品对消费者来说更有吸引力。在产品包装推广上,李硕德定位明晰,他将目标客户瞄准健身减肥人士和孕妇,因为这部分人对食品品质要求更高。

融媒·画像

手工草编制品也是乡村产品之一。

  二吃“红利”抢先机转战直播、团购

  对于电商来说,整个2020年是视频直播的红利期,然而在2019年初,李硕德已经预见了这一红利期的到来,从那时起,他开始从平台销售转向直播间销售。

  从直播到视频创作,李硕德和村民起初都不会,但他们并没有把这件事想得很困难,而是勇敢去尝试。简易的拍摄设备并不影响他们的成品效果,李硕德记得,最初他们拍摄了一条采摘秋葵的短视频,上传网络后没想到收获了800万次点击量,当时还没有在视频平台上开设店铺,只能靠顾客一个个加微信下单,就算是这样还卖了4000多单。这也是李硕德和村民们第一次尝到视频带货的甜头。

  去年,李硕德紧紧抓住直播带货的红利期,在村里招募了15人的主播团队,他们中很多都是当地村民,大家一起自创、自导、自演,拍摄了一系列反映乡村变化和宣传优质农产品的短视频,产品销量也不断攀升。

  很快李硕德发现,农产品利润低,但推广成本较高,他开始琢磨如何降低成本。去年下半年起,社区团购平台兴起,李硕德从直销转向为团购平台大批量供货,从而省去了推广成本。正当几大平台打起价格战时,他也没有压低品质,而是坚守价格底线以品质赢得口碑。

  三吃“红利”挖掘农产品附加值

  “一亩地能长出多少果,那都是有数的,我们想创造更多价值。”目前,李硕德依托物联网技术在基地建立了一套智慧农业物联网配套系统,将农产品生态化种植、农产品电商销售、智慧物联网农业、村播基地集为一体。李硕德打开手机上的一个小程序,这是他们前期开发的线上系统,不仅可以直接购买原产地的新鲜蔬果,消费者还能够实时查看基地大棚里的情况。

  “实时可视不仅仅是为了让消费者买得放心,下一步我们要依托技术建立共享农场,消费者可以租一块地自己种植,线上就可以真实操作,比如说你点下浇水,大棚里的自动化装备就会启动浇水,也可以实地过来管理自己的农场。”成熟的物联网技术能够为传统产业赋能,李硕德想以这种方式让农产品来拉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特别是思路活跃、踏实奋进,懂得顺势而为、因势而变的年轻人。作为“归雁”的代表,李硕德为故乡注入了活力,把握不同红利期的机遇,在乡村发展中实现了自我价值。(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 王飞 郝倩)

作者:王飞 郝倩

责任编辑:王浩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