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砺初心 奋斗展风华】走出山村 跨出国门 蟠龙梆子:跨越百年的红色传承

2021-05-25 06:32:15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孙莉 通讯员 朱虹

责任编辑:王浩

【百年砺初心 奋斗展风华】走出山村 跨出国门 蟠龙梆子:跨越百年的红色传承

韩克和第六代传承人张佃山一起整理前辈们的事迹材料。

  “蟠龙梆子小剧团,传承至今三百年,韵调和谐真好听,辛庄街道的非遗产。今天我登台来表演,说说咱剧团和党的百年红色缘!百年前,社会乱,再好听也没人看。剧团的演出不景气,穷得逃荒去要饭……剧团跟党结下缘,韩元仁、韩元珍,先后宣誓成党员。蟠龙梆子人,一部分留下建家园,另一部分参战到阵前。韩元珍牺牲在开封,韩祥民牺牲在阵前,支援前线韩元刚,抗美援朝韩凤林,能打仗的上前线,留在后方的就支前!虽说剧团散了摊子,但是蟠龙梆子的老艺人说:‘弃剧救国大于天!’……”

  这朗朗上口的快书作品《百年向党同心筑梦》,是钢城区蟠龙梆子剧团团长韩克为献礼建党100周年新创作的。

  蟠龙梆子是钢城区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老一辈蟠龙梆子剧团艺人韩元珍、韩祥民、韩凤林、韩元刚为了革命事业,放弃了挚爱的剧团生涯,义无反顾投身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上。

  蟠龙梆子剧团第七代传承人韩克将先辈们的光荣事迹搬上了舞台,并以此为原型创作了快书作品《百年向党 同心筑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喜爱。

  风雨沧桑一百年,蟠龙梆子剧团的命运和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同频共振。一代又一代的剧团艺人继承前辈们的精神,开拓创新,勇往直前。时代在变,信念未改。

  弃剧救国大于天

  红色信念百年传

  一段婉转悠扬的曲调,一种红色信念的传承。

  时间回溯到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场上,敌我双方装备悬殊,战斗打得很惨烈,也很艰难。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冰天雪地里苦苦坚守。

  在极其艰苦的时刻,主动报名参战的蟠龙梆子剧团第三代传承人韩凤林,哼唱起了挂在嘴边的一段蟠龙梆子传统剧目《韩信投营》选段《战鼓擂旌旗扬豪情万丈》。那悠扬婉转的唱腔,激昂勃发的唱词,如一股温泉滋润了战友们的心田,重新点燃了大家的斗志。凭借强大的信念支撑,战士们最终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取得了胜利。

  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蟠龙梆子剧团的前辈们弃剧参军,谱写了一首又一首可歌可泣的壮歌。

  蟠龙梆子第二代传承人韩元珍于1937年入党,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48年,在解放开封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第二代传承人韩祥民于1945年入伍,先后参加过津浦路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荣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1次。在1948年淮海战役中,不幸牺牲。

  第二代传承人韩元刚,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武工队队长,配合我军主力部队打击日寇、伪军。在1947年莱芜战役打响前,组织了一支160余人的担架队奔赴前线,为解放军送粮送药,有力地支援了莱芜战役。

  对于那代人来说,对蟠龙梆子的热爱已经融入血液。74岁的韩凤雨回忆起哥哥韩凤林时,说:“俺大哥把唱戏看得跟命一样重要,成天走着站着地唱,在家排练节目的时候,能不吃饭唱上一整天。”

  “正因如此,他们弃剧救国的精神才难能可贵。一代又一代蟠龙梆子人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书写了剧团的辉煌。”现任蟠龙梆子剧团团长韩克说。

  韩祥民的侄子韩克章,小心翼翼地保管着叔叔已泛黄的捷报,他说:“这是叔叔留给我们后辈子孙最宝贵的财富。”

  生死攸关多起落

  党的关怀记心间

 

  在风雨飘摇的年代,蟠龙梆子遭到几次毁灭性打击。“从1982年开始就再也没有规模性演出了。接下来大家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各谋生路,剧团也就散了。”韩克说。

  2002年,政府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六代传承人张佃山重建剧团,韩克成了演员之一。第二年,16岁的韩克凭一腔热血接手剧团,成为第七代传承人。

  “最难的时候只有11个演员,还都是兼职的,我也靠在外面干测绘赚钱补贴剧团。20年没有正儿八经地演出了,剧团算是白手起家。没钱买乐器、道具,大家就自己造。我们的戏袍和道具,都是剧团的大老爷们儿捏着绣花针一针一线缝出来的。”韩克回忆道。

  剧团举步维艰的时候,是党和政府的关怀给剧团带来了希望。宣传部门、文化部门给配置了音响等设备,街道提供了场地,热心的领导干部不仅积极为剧团争取政策上的帮扶,还拿出自己的工资补贴剧团开支。

  “党和政府都这么支持我们,我们更得好好干,主动想办法去克服困难。”韩克和他的团队开始拍电影、拍电视、办演出、演小品,通过各种市场手段,为蟠龙梆子剧团注入新的生机。

  长江后浪不忘本

  勇挑使命谱新篇

  如今的蟠龙梆子剧团已经成为钢城区乃至济南市的一张特色文化名片。

  19年来,蟠龙梆子剧团围绕着党和政府的重点工作、中心工作,弘扬主旋律,自主创作了《二妮的山村梦》《十五的月亮》《父亲是个农民工》等229件紧扣时代脉搏的优秀作品。作品网络观看量破亿,获得“亚洲微电影节优秀作品”“美丽乡村国际微电影艺术节最佳纪录片”“泰山文艺奖”等省级以上荣誉76项,受到《人民日报》、央视《焦点访谈》等媒体的专题报道千余次。最值得称道的是,蟠龙梆子已连续12年登上央视,这在全国都是很少见的。

  “剧团走到今天,离不开党的领导。”韩克说。结合剧团的发展历史、创业历史,他提炼了剧团的党建品牌——“红心向党,同心筑梦”。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蟠龙梆子剧团为此忙得不亦乐乎。除常规的创作外,剧团正在办两件大事。一件是组织专人整理蟠龙梆子的发展历史,另一件是抢救剧团珍贵的老作品。

  78岁的蟠龙梆子第六代传承人张佃山受韩克委托,开始集中精力整理老一辈艺人的光辉事迹,让这段光荣的历史和剧团的优秀作品一样,永远传唱下去。

  “材料成熟后,我们准备编撰一部《蟠龙梆子文史》,让后人世代铭记蟠龙梆子先辈们曾用自己的热血和力量,支援了革命事业。这是我们剧团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张佃山说。

  如今,蟠龙梆子不仅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戏曲,更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精神信仰。外出打工的下陈村村民张洪文经常自豪地跟工友们炫耀:“央视报道的那个蟠龙梆子就是我们村的!”越来越多网友和市民也都爱上了这个扎根于农村的草根剧团。

  前不久,蟠龙梆子剧团还牵头举办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蟠龙梆子首届戏曲艺术演唱大赛,为剧团下一步的发展搜罗人才。央视戏曲频道制片人、主持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戏曲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赵保乐作为评委,出席了大赛,并对蟠龙梆子剧团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蟠龙梆子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非常艰辛!作为一个农民组成的民间剧团,能够如此坚韧不拔地改革发展,取得了今天这么多的成绩,我觉得他们值得我们艺术同行尊敬,真是好样的!”

作者:孙莉 通讯员 朱虹

责任编辑:王浩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