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或傍晚时分,不论是在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城区的社区公园,还是各个体育场馆,处处可见健身者的身影。蓬勃开展的体育运动、积极参与健身的市民,如灵动的泉水般,充盈着泉城人当下的生活,构筑了济南的脊梁,也勾勒出了这朝气与活力的“一城山色”。
近年来,济南市体育局紧扣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旋律,不断加大体育场地设施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大力实施多项体育健身惠民工程,让城乡洋溢着运动的气息,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增添源源不断的健康活力。
全民健身,设施先行。市体育局积极推动市、区、镇、村四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特别是与我市的山、河、湖等旅游资源结合,扶持建设了长清文昌山公园、长清区全民健身中心、小清河运动公园等一批公共体育设施和健身步道。积极配合全市“城市双修”、社区民生工程规划、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督导等工作,发挥体育部门优势,不断完善体育健身设施,新建健身场地861处,社会足球场191片,健身站点8000余处,配建健身器材8526件,更新维护健身器材10204件。积极推动72所学校体育场地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加良好的健身环境。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方面,全市扶贫村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100%,社会体育指导员配备率达到100%。
体质监测,惠民利民。市体育局积极依托市全民健身中心建立体医融合特色功能区,加快推进体医融合试点,培育体医融合的健康服务模式,让体质监测“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选拔培训综合素质高、志愿服务意识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下沉社区、健身站点,助力国际医疗康养名城建设。通过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济南生命科学城,吸引体育国家实验室和智慧体育健康企业入驻,实现体育康养产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融合,并与山东大学体育学院、山东财经大学体育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践基地,通过联合办学,努力为我市培养既懂“体”又能“医”的复合型人才。
体教融合,育人为本。市体育局联合市教育局,出台《济南市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考核办法》,对部分区县体校进行资金扶持,进一步筑牢了区县体校运动员培养“金字塔”的塔基。同时,积极开展市级青少年体育联赛和竞技体育进校园活动,与教育局联手举办了八个项目的市级联赛和22个项目的市级锦标赛,每年吸引90余所中小学、7000余名在校学生参加,有力地促进了体教融合和青少年身体健康。大力实施“尖子工程”和“金牌教练工程”,截至去年底,全市有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5个、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3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97所、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市属)17个、各类业训网点74个。
济南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孔杰表示,从我市来看,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体育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竞赛体制、产业经济、体育文化、体教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短板弱项。全市体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强化责任担当,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持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不断在全民健身的广度、高级赛事的热度、体育服务的深度上做文章,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构建完善的便民利民新型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扩大体育产品供给,丰富体育赛事活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让泉城市民共享体育事业发展成果。